在即将开幕的第三届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中,朱文将扮演三个不同却又相互关联的角色:他是参与“漫游:建筑体验与文学想像”项目的9个作家之一,将用小说的手法描述位于西藏雅鲁藏布江边上的派镇码头;他根据这个项目执导了一个10分钟左右的短片,作为本届双年展开幕式上的重要作品;他还担任本届双年展开幕式的总导演,在一个小时里为现场观众带来一连串的惊喜。
谈及这几项并不简单的“任务”,这位同时具备诗人、作家和导演三个身份的“创意人”脸上却总是泛着轻松的笑容。昨日下午,朱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本届双年展提出的“城市动员”主题体现出了一种非常开放的思维,尤其是其中对“文学和建筑之间的关系”的关注,可以为观众和读者带来很多特别的想像。
文学和建筑的关系非常有意思
Q:什么是“漫游:建筑体验与文学想像”项目?
朱文:这个项目的理念源自欧宁,他从过去10年内在中国各城市建成的建筑中,挑选出9个最具代表性的设计,请9位作家到这些建筑实地体验,让他们与建筑师一对一地联系起来。根据作家们的想像,这些建筑会被描绘成9篇小说。在这9篇小说推荐给读者之后,会让读者根据小说去想像这些建筑。接着,主办方还会把一部分读者集中起来,带他们到这些建筑中实地参观,建筑师则成为导游,带读者去感受这些建筑。这是一个非常新颖的计划,整个计划拉得很长,每个环节都有紧密的互动。在这之前,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写小说了。这个计划特别有意思,所以它吸引我重新开始小说的创作。我写的建筑是在西藏雅鲁藏布江边上的派镇码头。在考察和创作的时候,我觉得这个项目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影像特质。虽然小说和电影的方向不太一样,但我觉得我所接触的素材非常适合电影,所以我提议把这个项目发展成短片。策展人们都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创作,所以经过几个回合的讨论和确定之后,这个短片就发展成为了开幕式的作品。
Q:在你看来,这个项目的创意体现在哪里?
朱文:文学和建筑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有意思的。建筑师领着作家去参观体验建筑,他们有丰富的互动,从各自专业的方向去理解建筑空间,然后形成一篇篇小说,有真实的内容,也有一些情节上的虚构。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建筑分布在全国各地,有的在西藏、西安,有的在深圳等地,这些地方的地域背景都相差很大。从视觉上讲特别丰富,各种不同的元素都非常多,所以我觉得反映出来的作品都是非常好看的,而且这些作品和我拍的短片又是一脉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