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这个2050的项目在2009就都实现了,实际上并不是。我们真正的梦想是老城区在保持老面貌的情况下,还能有一个活力。我们想的是一个社区的问题,现在只实现了一个小泡泡,希望将来能实现更多。
Q:说到老城区,您觉得应该如何做历史保护项目,或应遵循什么样的一些原则?
马岩松:我觉得任何有历史文化的东西都是有价值的,都是要保护的,但保护它们是为什么,这得想清楚。它本身是物质,保护是因为它承载着一个精神。作为城市的一部分,我觉得保护老建筑、老城区是保护人和文化。
文化的含义要搞清楚,现在长时间来都在拿中国符号来回反复的炒,我觉得这是特别不懂中国文化的做法。我们重要的是精神,这是很内在,很气质的东西,不是去复制它,而是能把文化发展。
建筑看起来是什么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能让人去感受。进了四合院,看到了一棵树,感觉人跟自然的关系是这样的;进到一个教堂,觉得人跟天的关系是这样的,能触动人的心灵……而现在很多东西是没有感觉的,就像现在用一个东西,用完就扔在那,没有文化的东西在里边。
Q:很内在的、很气质的东西应该怎样去表现?
马岩松:建筑空间的“意”在哪?“意”说白了就是不确定性,就是不会设计一个像鸭子的建筑,也不会设计一个什么都不像的抽象几何。我们这么多建筑师在设计方盒子,就跟很多画家画西方抽象画一样,第一不属于这个时代,第二不属于自己的文化,这是一个大问题。我不要给你一个确定的答案,说我要干什么。我要干什么,其实并不重要,你感觉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我们在重庆设计了一个380多米的高层——城市森林。重庆是山城,而且是非常自由的那种感觉。整个建筑全是来回错的,上面还有很多花园。这个建筑,我画一个,它是这个,我再画一个,它就不是这个了。你不要问我为什么必须是这样,不必须这样,它就是一个生长,就像一座山为什么长成这样,一个植物为什么长成这样,它就是一个生长的感觉。
Q:您的那么多设计,真正建成或有业主的有多少?
马岩松:没那么多,每年是有跟艺术家合作的项目,参加一些展览,或是一些空想的项目。
我觉得建筑师对所处的文化环境或城市肯定有看法。做的东西肯定要表达这个看法。看法是不是转变成建筑,并不影响它对别人的影响,一个图纸也能对别人形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