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我国城市化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这一进程中,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与三线城市相比,在城市规划中有哪些难点?
翟宝辉:总体上,我国城市化正在经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局部来看,地区之间差异很大,东部城市无论是城市化质量还是城市化速度均高于中西部城市。特别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城市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都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在城市规划编制、落实中,大城市遇到更多更复杂的难题。
首先是空间的限制。国际化大城市具有基础设施完善和交易成本低的特点,因而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源都会向这里集聚,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但是,城市的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大,而且,随着规模的扩大,交易成本可能逐步升高,这就带来了经济发展与空间限制的巨大矛盾,加大了城市规划实施的难度。
其次是环境的约束。城市规模扩大和人口、经济社会活动的频繁加剧了城市的环境负荷和生态压力,加上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渐觉醒的健康意识,城市居民对城市的空气质量、噪声环境等高度关注,城市规划必须对此做出妥善安排。
再次是公众参与的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新闻媒体的适度开放,普通居民对城市的了解越来越透彻,生产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任何举动都有可能成为公众发表评论甚至批评的标的。在这样的前提下,城市规划如何平衡多方利益关系,并通过合适的法定渠道听取公众意见,成为贯穿城市规划全过程的若干关键环节。
当然,城市规划还面临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如流动人口带来的冲击,分层化的利益群体冲突,投资者需求与当地居民的基本需求的差异或矛盾等。总之,相对于三线城市,大城市的城市规划不仅事关本城市公众的利益,也涉及到周边区域和全国其他城市的利益,甚至与国际其他国家的群体有关,不仅要致力于经济增长,还要促进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
3Q:可以说,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和谐城市的建设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给和谐城市确定一个标准的话,您认为将体现在哪些方面?合理的城市规划将起到什么作用?
翟宝辉:构建和谐社会是具有中特色的理论创新。它一方面传承了我国天人合一和和气生财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总结了我国和平外交的成功经验。和谐社会有三个层次:和谐世界、和谐国家和和谐城市。和谐城市是和谐社会在空间上的落实和体现。因此,和谐城市的标准可以从两个方面给出:一个是与五个统筹的相关联,另一个是与城市的概念相关联。前者的五个统筹就是和谐城市的标准。后者首先要具有一个完善的基础设施平台,且方便、高效运转,其次各类基于基础设施平台的政治、经济、社会活动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