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城市规划就是符合和谐城市标准的空间安排和综合部署,它将引导和谐城市的构建和和谐社会的形成。主要体现在:引导作用,对有益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规范城市空间秩序的行为指明方向;规范作用,对妨碍城市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行为进行约束,消除城市中的不和谐因素;统筹作用,对城市土地和空间利用中存在的各类矛盾进行调节,平衡各方利益冲突,实现各群体间的和谐;保障作用,对于关系到公共利益、弱势群体利益空间使用活动,给予土地和空间资源分配方面的优先照顾,通过城市规划的有效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和保障。
Q:从国际化的角度着眼,以可持续性为前提,从政策研究的角度考虑,您认为要应对不断恶化的生态自然环境,我们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城市?
翟宝辉:理想的城市应该是生态城市。但是它有点儿像一个终极目标,在达到这个目标之前有若干中间目标,可以缓解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如和谐城市就可以是一个阶段目标,它要求城市政府勤政为民,各群体的利益诉求得到良好表达;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和服务完善,适合居住、工作;社会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居民友善宽容;文化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发展阶段不同,各指标都可以调整。
在当前发展阶段,也可以把宜居城市定为阶段目标。从狭义的居住环境延伸到广义的城市环境,可以理解为城市是自然和谐的、社会公平的、经济高效的、具有美感的复合系统,强调自然、社会和经济三者的互惠共生与协调发展,是舒适的居住环境,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序的发展环境的聚合体。
历经城市化进程的发达国家,也都经历了从烟囱林立的传统城市发展到生态优美、自然宜人的现代城市发展阶段,我们从他们的经验和教训中应该体会到,城市发展的目标不是一个建构筑物的堆砌体,而是一个适度发展、充满活力、各得其所的和谐城市。
Q:人口增加带来城市污染愈发严重,比如噪声污染、光污染,现在色彩污染又成为一个新的污染源。在城市规划中,如何把握建筑与色彩的关系,从而减少色彩污染带来的危害?
翟宝辉:我对色彩污染的提法持谨慎态度。对一个审美主体而言是否不喜欢或者不符合审美习惯就构成色彩污染?色彩混乱是否色彩污染?。由于长期忽视大众的审美修养,色彩美基本上是专业人员的象牙塔,在那里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形成整齐划一的景观色彩。
对于大众艺术的城市建筑和城市街景而言,有其一定的特殊性。首先它们的基底是固定的,其次它们的基底是耐久的,固定为色彩的搭配创造了条件,耐久提出了尊重材料原色要求。柯布西耶在瑞士的房屋设计明示后人尊重建筑材料原色的久远和质朴,而且成为历代建筑师推崇的典范。当然,有城市在利用色彩规划或街景设计改变着城市的色彩,效果也没有达到市民全部满意的程度。
我的看法,在功能完善的前提下,城市的色彩应以保留建筑材料的原色为基础,广泛使用树木和绿草作为背景,在色彩规划的统一引导下,尊重建筑和构筑物产权人的偏好和选择。广告设计和标示标牌的有序规范是必要的,但谁也无法规范靓女们流动的色彩对城市街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