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思想”比“技术”更为重要
记者:“城市最佳实践区”的众多案例中,有一点就是政府主导实现“低成本居住”,如新加坡每年将其国内生产总值的9%用于国民住房建设。在中国有推广价值吗?
阮仪三:在这个问题上,这些国家确实是把民生放在很重要的地位,而且它把人民能不能安居乐业,当做头等大事,竭尽全力来做。
新加坡的“组屋模式”不错,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专门去搞过调查。但是,我们现在学不会人家,最主要原因,就是我们把住宅建设作为一个很重要的经济增长的手段来对待。
记者:从世界城市发展史角度来看,“低成本居住”是不是一种趋势?
阮仪三:城市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多种方式共同解决居住的问题,低成本住宅应该说是方法之一,降低住宅的成本,必然会用一些廉价材料,以及以降低建筑造价的方式满足基本的需求。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是很难兼顾的。低成本住宅只能是一段时间内解决问题的手段。
记者:有学者说,世博会150年来看的都是展品,看的都是技术,从今年开始看的都是文化,看的都是思想。您看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和思想?
阮仪三:确实如此。以前都是看展品、看技术,看一个个单独的发明创造。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看,那种单个产品未必能引起共鸣。但是现在“城市”的主题,应该说提出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让大家共同来思考,我们城市社会到底应该向何处去,思考我们整个人类大家庭的总的需求和决策。
记者:能否举例说明?
阮仪三:比如城市就是要非常尊重多元的、多文化。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丹麦要把美人鱼拿出来。其实,这就是一种对于历史文化非常虔诚的尊重,它就是要让中国人、世界人共享他们的文化。
美人鱼是什么?美人鱼就是安徒生童话。安徒生童话是什么?安徒生童话就是纯洁的心灵,一种大爱的教养,对人类的爱。小美人鱼是一种爱心的表征,这种爱不是单讲男女爱情的爱,是一种大爱,人类的至情至爱。实际上,就是说大自然无微不至地关爱着人类,人类应该回报大自然,要把这种精神灌输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