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饶戎
1966年10月出生,女,汉族,1989年浙江大学建筑学学士、1994年清华大学建筑设计及理论硕士、2000年清华大学建筑设计及理论在职博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建设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欧盟环境管理合作计划(EMCP/LMD)怀柔生态规划首席专家、中国住宅与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人居环境特殊贡献专家奖(2005年度)获奖人 。
建筑与景观设计面临的问题
建筑、城市规划、景观从专业学术领域上来看是三个平行的专业方向,在城市尺度的领域上各有不同。
建筑如大家通常认知的指各种各样的“房子”,城市规划对城市而言大到一个城市,小到一个街区。景观设计的内容在我国叫做“风景园林专业”,北京林业大学叫“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在北京大学叫“景观设计学”。这三个专业无论是方向,共同面对的问题是一致的,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给环境造成的破坏,不管是建筑、城市规划还是景观,面临是都是整个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的破坏给我们带来的恶果。
今年洪水、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不间断的在发生,总结说来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带来的城市安全与健康的问题。目前城市生态规划面临两件事:
一、生态资源还有多少,人类应该怎样去分配使用这些资源(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还有多少可以使用,用什么方式可以让人类使用效率更高。建筑、城市规划、景观面临的都是这些问题。本质上讲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问题,两者没有和谐共生。
二、城市规划建设怎么保障生态的安全与健康?近几年,随着工业和后工业的发展,人类快速建造城市,迅速的攫取资源给城市及周边环境带来很大的破坏,造成水资源、能源、土地等都非常短缺。这些状况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显现了,一直延续到现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空前紧张。过去在城市规划的时候,更多关注的是人类在城市中生活的效率最高,从来没有关注城市留给自然的空间质量怎么样,如城市的绿地系统,衡量它的最多是绿地的覆盖率,即面积是多少,但是没有人关心绿地的质量怎么样,所以我们在城市生态规划中实施绿容率指标体系,保障绿地的质量,发挥绿地系统生态的功能。
城市的自然景观的功能和质量非常重要。例如,城市规划用地范围的绿地系统是自然野化还是人工维护?人工培植绿地景观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出发点不一样,结果导致景观类型不同、质量不同、品质不同。建筑也是如此,纯粹追求形式高能耗地运转,是对资源极大的浪费。现在推动的绿色建筑就是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境友好,老百姓听到的结果性用语——低碳、绿色、生态。要得到这个结果就要在城市规划的时候做好前端的生态规划,要做好生态景观和绿色建筑的各项设计,确保这些设计不仅仅是喊口号,要做些切实的工作。
我们生存的城市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危机,城市高密度造成的不良城市通风引发细菌、各种疾病就一起袭来,这和规划密切相关。城市周边的生态脆弱地区,如海岸、河滩和湿地,在进行城市建设的时候经常带来了破坏,如何保护、修复和生态恢复,规划师应该在面对城市及其周边水系、湿地和林地进行建设的时候就要思索应该怎样去做。
良好的自然环境回给我们带来效益,比如良好的植被系统的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气的排放是有经济价值的,做绿地系统和林地湿地的时候不要仅仅看到良好的生态景观,还要看到它的经济效应。这些会对我们的专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变化,这些是我们需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