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二
焦点关注城市化速度
关键思路城市化的质量比城市化的速度更为重要
记者:按照您所说的,城市化的目的就是让越来越多的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盲目、快速地追求城市化,可能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会不会偏离城市化最初期望达到的目标?
杨重光:城市化具有多重目的和任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同时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也在发生变化。因此,选择和评价城市化,既要注重城市化的速度,更需要关注城市化的质量。
在世界上,我们看到南美一些国家,由于土地的兼并和财富的集中,使大量农民破产并流入城市特别是少数大城市,沦为城市贫民,随之形成以进城农民为主体的城市贫民窟。虽然,从表面上说,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提高了国家城市化率,但是这种城市化是表面的、虚假的、消极的,并没有达到城市化的真正目的。
在我国同样存在类似的现象,部分地区实施自上而下的规划,盲目扩大城市规模,通过城市圈地运动,强行征收农民土地,使部分农民变成失地农民,或被迫进城加入农民工大军,这样,不仅扩大了城市规模,而且增加了城市人口。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尚未达到足够的水平,城市对农民的吸纳能力不足,不能向农民提供全面、充足的生活保障和就业安排,这种城市化带来的结果,不仅没有让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而且反而让生活质量下降。所以,不能简单地以城市人口的增加来衡量城市化,必须以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来判断城市化的进程。推进城市化,不仅要加快城市化的速度,提高城市化率,需要提高城市化的质量。从一定意义上说,城市化的质量比城市化的速度更为重要。
城市化质量包含广泛的领域和丰富的内容,而环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最深刻的内容。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加速城市化。不考虑环境因素和容量,盲目地开设工厂、增加城市人口、提高城市密度,导致街道拥挤不堪、交通严重拥堵、大气质量下降、城市管理脏乱差、形成垃圾围城等。这样,纵然城市扩大了、城市人口增加了、城市化水平提高了,却使城市经济效益减退,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其结果,只有表面的城市化数量和速度,而无实质的城市化质量和内涵。
需要指出一点,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是不同的概念,城市化是现代化的路径和前提。现代化贯穿于城市化始终,但城市化不能代替现代化,城市现代化是按照现代化的内在标准和要求发展城市、建设城市,实际上体现了城市化的质量。所以,不同城区虽然城市化的水平大致相同,但城市现代化的差异却非常明显,其原因就是城市化的质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