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三
焦点关注城市化是否能够提升经济发展速度
关键思路不能没有城市化,但城市化不是万能的
记者:有专家认为,以城镇化为主导的投资与消费增长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趋势。您是否同意这种观点?您认为,城市化是不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必须的手段?
杨重光:城市化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途径,但城市化并不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灵丹妙药和万能钥匙,更不能把我国发展中出现的经济问题和困难都归咎于城市化滞后。
城市化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途径,但城市化并不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灵丹妙药和万能钥匙,更不能把我国发展中出现的经济问题和困难都归咎于城市化滞后。
有人认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不足、居民需求不能有效刺激经济增长,其根本原因就是我国城市化水平太低,所以只要提高城市化水平、转化农村居民、增加城市人口,就能有效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快速增长。这种想法是值得商榷的,至少是不全面的。因为它没有考虑经济发展中的生产、分配、积累、交易、信贷等根本性问题。
要知道,加速城市化、提高总人口中城市人口的比例,固然会对扩大消费、刺激需求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仅仅是解决矛盾的一种战略措施或一条路径,而不是全部,更不是唯一的。客观上来说,许多已经实现城市化或基本实现城市化的国家,同样会在社会发展中频繁地产生大量经济问题和矛盾,其中有的比我国更为突出和严重。难道说这些国家的问题也是城市化率过低的问题吗?显然不是。
所以,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表现在各领域和各方面,产生的原因更是极其复杂的,我们必须从现实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矛盾及其原因,而不能简单地用城市化水平过低来加以概括。不能认为,只要提高城市化水平,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点击四
焦点关注城市应该如何理性地制定发展目标
关键思路将环境和生态建设融入城市发展中的各方面和各领域
记者:当今我国城市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据报道说,现在全国有18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在此目标鼓动下,有的城市急功近利,匆匆上马,大拆大建,甚至毁坏文物,以展“新貌”。有人将此形容为一场“城建大跃进”,对此,您如何看待?难道“国际化大都市”是我国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吗?您认为,城市应该如何理性地制定发展目标?
杨重光:各类和各种规模的城市,其目标和任务是不同的,但是环境改善和生态建设却是所有城市的共同的目标。因为城市是人类的聚落形式,人们需要在城市生产、生活、学习、休闲、娱乐以及繁衍后代,所以必须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从这一意义上说,每一个城市都是宜居城市,宜住是每一个城市最起码的条件和最低的要求。
城市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不断改善环境,使环境更美好。如果经济社会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城市建设导致城市环境日益恶化,甚至不适合人类居住、生活和工作,那么,就违背了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初衷,是与城市建设背道而驰的。所以,不论是大城市、特大城市乃至国际大城市,以及小城镇都要把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放在第一位。城市与人一样是一个生命体,而环境是生命体存活的前提条件,其中水系是城市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