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规划建设的创新,生态是选址于盐碱荒滩,自然环境比较差,生态环境也比较脆弱。我们在认真学习和借鉴新加坡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生态城的实际,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套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用于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我们将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和环境保护作为首要原则,全面的保留湿地和候鸟的栖息地,实现盐碱体大规模生态修复,本地生物达到70%以上,绿化覆盖率将超过50%,坚持资源节约、资源资源利用,采取紧凑型、混合行布局,在30平方公里的盐碱荒滩,建设一座能够承载35万人口的生态城市。立足于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建立起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非传统谁愿的使用率要达到50%,鼓励绿色消费,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做到百分之百无害化的处理,资源化利用也要达到60%以上,积极开发利用光伏、光热、风电、浅层土壤源、热泵、水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到2020年,可再生资源利用率要达到20%。我们要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以建筑节能为重点,区域建筑达到百分之百,积极发展绿色交通,建立完善的公交体系,鼓励使用节能环保汽车,鼓励共行,最终实现绿色出航率达到90%。
三是发展方式的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发展产业规模模式是生态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中新天津生态城将转变传统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以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科技研发、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现代服务为主导产业方向,以不耗资源、少耗资源,没有污染的都市经济、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新兴产业结构,建设初期我们规划了国家级动漫园,生态科技园、环保产业园、信息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了支撑城市未来经济发展的产业布局。到目前为止,生态城内注册企业200多家,注册资金120亿元,总投资额达到210多亿,初步显现了生态城新兴产业的聚集效应,我们预计到2020年生态城可提供大约8至10万个就业岗位,可创造400至50亿元的GDP。
四是基础集成的创新。技术创新是生态城建设发展的核心支撑,生态城在建设过程当中将致力于在生态技术上实现系统化、集成化利用的标准和方案。从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各个阶段逐步形成完整的符合技术方面,主要在吹田造路,盐碱地改良绿化,水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可再生能源使用,智能电网建设等方面形成自主研发和集成创新相结合的成熟的技术体系。五是政策制度创新。生态城将积极发挥先行先试的优势,利用国家试验田的平台,开展综合性的政策创新,探生态城市建设和管理所需要的制度保障体系。主要包括新兴产业扶持政策,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机制,生态城市综合补偿政策等等,生态城将积极借鉴新加坡社会管理经济,大力加强和谐社区的建设,比如公共住房制度、社区体制和管理服务的模式等等。
女士们、先生们,生态城的建设只是刚刚开启,创新发展也是刚刚起步,今后还有很多任务任重而道远,我们坚信,在中新两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怀重视下,生态城的宏观蓝图必将成为美好的现实,中新生态城将和其他生态城市一样,为生态城市建设的的理论和实践作出积极的贡献,最终建设成为一座可持续发展的示范之城,一座永不落幕的生态城市博览会。最后,在这里,我诚挚的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