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城市色彩规划者,既想为城市建立主色调,又想取得色彩“缤纷”效果,最好的解决之道,即采用“大统一,小变化”的色彩策略:首先确立以建筑外墙面色彩为主色的城市基调,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城市景观构成对象等的实际功能用途,给予分门别类的色彩应用指导。例如,在巴黎、伦敦等城市,许多沿街的建筑在一层以上的颜色都是统一的,而一层的商店颜色则是斑斓绚烂,个性十足。另外,国外大多数商业区的色彩大多是五光十色,斑斓绚丽,如纽约的时代广场、东京的银座等,相反居住区、办公区、行政区等的色彩则是显得较为单纯与平和。
媒体: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北京目前城市色彩建设现况如何?
崔唯:北京是国内开展城市色彩建设的始作俑者,并且先后发布过“复合色”(2000年)和“内灰外彩”(2007年)的城市色彩建设指导方案。但是,遗憾的是,至今我们没有看到北京在城市色彩建设方面出现突破性的变化,尤其是没有像国内有些城市,如广州、杭州等那样将其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组织专门色彩划规专家开展专题研究和规划,有些城市在完成方案制定后,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
媒体:您一直主张将灰色确定为北京城市色彩规划与建设的主体色,其原因何在?
崔唯:我个人长期推崇灰色作为未来北京城市(特别是二环路以内的老城区)色彩建设的主色调,有以下四个理由:其一,灰色是北京历史上城市建筑的主体色(明永乐帝在扩建北京城时,就明确规定了除皇家建筑的“红墙黄瓦碧绘”之外,其他如城墙、四合院、街道等则是“灰墙灰瓦灰石”),应用该色调作为今后北京基调色,具有继承城市传统色彩文脉的特殊意义。另外,如果放眼国际大都市,它们当中还没有哪个城市是以灰色为主调,故此启用灰色调也有利于建立一个具有个性化的城市色彩形象。
其二,灰色是一个极具国际化、现代化和高端感的色彩。在国际上,包括北京近年来建设的许多具有新城标意义的重要建筑物,像鸟巢、中央电视台新址都是以灰色为主调,而且这些新建筑基本都是出于西方著名设计师或机构之手,从中可以窥见灰色拥有浓厚的国际化色彩特征。
其三,灰色色域丰富。据科学实验证明,在无彩色系的黑白之间有近200个可以被视觉区分的色阶,如此丰富的色彩层次也是其他颜色不可比肩的。平安大道或者近年来北京胡同改造时所粉刷的那种单一棕灰色只是其中一种。
其四,作为中性色的灰色最易与其他颜色匹配,它还有协调不和谐颜色的特殊功效。此外,在以无彩色系的灰色作为城市主色调的基础上,也可以将那些含灰的有彩色系的颜色,如灰红、灰绿、灰蓝等带色相感的复合色一并囊括进来,作为辅助色来丰富无彩色系的灰色的选择范畴与色彩效果。这样就可以避免灰色系在色相、彩度方面容易产生的单调乏味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