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唯:47岁,北京服装学院教授、色彩研究&设计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城市景观设计所副所长
媒体:作为国内最早从事城市色彩理论研究的专家与城市色彩设计的实践者,您认为城市色彩规划和建设应有怎样的原则和标准?
崔唯:我始终认为“和谐”与“特色”是两个基本建设标准。“和谐”就是指城市色彩应该呈现出秩序感,为市民创造一个舒适的宜居环境,这是任何城市色彩建设要实现的首要目标。其次是“特色”标准。目前国内城市色彩大多呈现出“千城一面”的特征,城市色彩缺乏个性,这也是我们与国外一些色彩特色鲜明城市(法国巴黎优雅,荷兰阿姆斯特丹成熟,俄罗斯圣彼得堡浪漫等等)的最大差距。事实上,决定造访者对上述这些城市形成如此深刻印象的原因之一常常与其城市的色彩基调,如巴黎的米色调、阿姆斯特丹的咖啡色调、圣彼得堡的粉彩色调等密不可分。
媒体:国内对于城市色彩的研究是如何起步的,现状怎样?
崔唯:国内开展城市色彩研究的历史,应该从20世纪末开始,特别是以2000年北京为申办奥运会,提出了“复合色”的城市色彩建设构想为标志。至此,国内各界才有了关于城市色彩规划、建设的基本概念。但目前,整体而言,国内大多数城市的色彩环境基本还是处于一种无序发展、缺乏规划和管理的阶段,这也是导致城市“色彩污染”、“色彩垃圾”现象的“病灶”所在。
媒体:如何理解“色彩污染”和“色彩垃圾”?
崔唯:城市色彩应用的混乱与失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任何颜色都可以不受限制地被随意使用,比如一些建筑外墙面不考虑所处环境和位置特点而被涂刷成高彩度的颜色。二是许多建筑开发商、商铺等为了在城市中能够达到突显自己,引人注目的目的,经常特意选择那些对比强烈的色彩组合形式。色彩混乱与失控现象在许多城市的户外广告、车体广告当中表现更为突出。可以说,建筑色彩、广告色彩和灯光色彩是产生城市“色彩污染”、“色彩垃圾”现象的三大根源。
媒体:城市的“主色调”如何与“缤纷城市”的预期保持平衡?
崔唯:一般情况下,城市的“主色调”主要根据城市自身的历史、地域、功能、经济等特点制定完成,并且主要是由占据城市景观70%左右比例的建筑外墙面颜色决定的。与此同时,在文化、审美、消费多元化的21世纪,作为一部分城市居民向往色彩丰富的 “缤纷城市”也属情理之中。不过如何理解“缤纷城市”则值得探讨。从国内外经验来看,一个城市在色彩应用上如果过于“缤纷”、“绚丽”的话,多数情况下都会引发“色彩垃圾”、“色彩污染”现象的产生,并严重影响到都市人的生活环境及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