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的阳春三月,云南石林、湖南张家界等11家公园被批准为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并举行了挂牌仪式。
如果说这件事在当时的影响力还局限在业内,那么近10年后的今天,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地质公园的申报、评选、管理和规范,不仅为全社会所关注,也成为很多地方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全国有已批准国家地质公园139处,授予44家国家地质公园资格,省级地质公园159处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世界地质公园22处。
一个事物从孕育到成熟完善,必然要经过经验的积累和磨砺。2010年2月4日,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巡视员陈小宁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过去的一年,地质公园的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
改革:国家地质公园的申报和评审实行先申报资格,后批准命名的制度。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初审并限额推荐
Q:曾经听专家说,我们的地质公园建得多,但管理工作跟不上。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地质公园在管理规范上有什么新起色?
陈小宁:管理的第一步,是定规矩。有了规章制度,管理就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所以去年,我们在建立健全国家地质公园法规体系和规章标准上下大气力、做大文章。一是制定了和正在起草制定《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对国家地质公园申报评审、园区建设、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地学旅游、监督检查等各项活动行为进行规范。特别是去年5月下发的《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改革了国家地质公园申报评审制度。规定从2009年起,国家地质公园的申报和评审将实行先申报资格,后批准命名的制度。初审工作交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并采取限额推荐的原则。二是组织编制了《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大纲》,积极推进地质公园规划修编。此外,还编写《国家地质公园命名验收标准》和《国家地质公园检查基本要求》等,待修改完善后争取发布实施。
赵凡:对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审批制度的改革,是否真正在新的评审工作中实施了?
陈小宁:我们完全用新的方式开展了第五批国家地质公园资格评审和第六批世界地质公园推荐评审。改革后的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审查制度的核心之一,是采用先授予资格,待建设合格后再正式命名的方法。设定3年建设期,合格者授予国家地质公园称号,建设不达标者取消国家地质公园资格。按照此规定,2009年第五批国家地质公园资格申报审批和第六批世界地质公园的推荐评审工作本着依托省厅、依托专家的原则,各省在组织专家实地评审基础上限额向国土资源部推荐国家地质公园候选单位。国家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也改变了以往的评审方式,取消了申报单位现场陈述,采取评委独立审阅申报材料、独立赋分的方式,最终批准授予了44处国家地质公园资格,确定了3个国家地质公园作为2011年和2012年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单位。
亮点:地质公园家族中吸纳进了特殊的新成员――香港国家地质公园
Q:09年地质公园建设上的一个引人关注的亮点,是地质公园的家族中吸纳进了一个特殊的新成员――香港国家地质公园。请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件事的原委。
陈小宁:2009年4月,香港特区政府环境局正式向国土资源部提出希望在香港设立国家地质公园,并提交了申报意向书。9月23日,国家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组织召开了香港国家地质公园评审会。根据评审结果,经国家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领导小组审查批准,同意设立香港国家地质公园。10月10日,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关于设立香港国家地质公园的公告”,4天后,香港特首曾荫权先生就在施政报告中向全港发布了此信息。11月3日,香港国家地质公园举行揭碑开园仪式,汪民副部长应邀率团赴港参加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