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大景观”理念是如何产生的呢?
陈跃中:“大景观”理念的核心是在城市设计中以景观规划设计师为主导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即强调总体的景观规划设计先行,在景观规划师确立总体布局、确定场地竖向标高的条件下,建筑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配合的设计模式。这与国内传统的由建筑师先行布局,景观师而后填空的设计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强调的是景观规划设计师在不同层次工作领域的整体连贯性,由景观规划设计师担任设计领导者(leader)的角色,负责整个项目从始至终的全过程。这样的整体性设计模式消融了以往规划师、建筑师、园林师清晰分割的工作界限,能够有效的促成“规划——建筑——园林”一体化考虑,有利于促进城市空间的整体营建和良好生活氛围的形成。一个项目从整体到其中的建筑和小品,都应该与周围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等相融合,先做好环境规划,再有建筑、交通等的配套。我们也一直这么在做,之前设计的珠海海泉湾就是一个很好例子。
过去的十年,中国的建筑行业蓬勃兴起,现在回头看看,我们是不是忽略了什么?像是北京的金融街,晚上冷冷清清,整条街上连杯咖啡都很难买到,没什么人气。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城市规划是以分区为导向的,同时是目前整个大趋势太强调地标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因为在设计之初,忽略了场地设计的概念。
目前的城市建设已经开始强调绿化了,但是绿化绝对不等于场地功能。场地是人车流的问题,是实现功能的问题。比如,北京火车站没办法停车这个问题。建筑师觉得自己主要是负责外形方面的,景观规划师也觉得自己对场地的建设没有责任。其实,这就是景观规划师的责任,这也是为什么景观规划设计不能成为二级行业。在东京车更多,为什么能够做到有条不紊?因为景观规划师在考虑这个,整理人车流,让城市井井有条是景观师的责任。景观规划师要负责场地设计、空间设计、等等,不在于是什么名字,而在于能做什么事情。现在主要是没有这个惯例,没有让景观规划师规划整个环境的惯例。比如,对于一个新兴的游艇社区,可以先让建筑师做一下试试,然后再让景观规划师来做做试试,谁做的好,以后就按照这个惯例去走。中国现在越来越强调人的概念,人的舒适度应该是首要考虑。景观规划师应该挑起这个重担。
Q:作为ECOLAND易兰的大家长,在选择和培养人才上,您有什么心得?
陈跃中:在人才的培养上,我们强调“四化”:国际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首先ECOLAND易兰有国际化的背景,这不只是语言上的国际化,更是视野和经验的国际化。
ECOLAND易兰的主创都是在国外工作多年的,能够以非常规范的形式进行项目创作。
ECOLAND易兰从来都旗帜鲜明的说明自己中国本土公司的身份,但这与ECOLAND易兰的国际化并不冲突,ECOLAND易兰是美国人技术,中国人控股。一些美国大公司也以ECOLAND易兰为平台在中国进行发展,一方面因为易兰很规范,还在于ECOLAND易兰国际化的文化,如您看到的我们的团队中有很多外籍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