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建设智慧城市是提高城市生活品质的需要。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宁波城市化率已超过60%,未来五年宁波将步入城市化中后期,城市发展将全面进入功能开发新阶段,将面临着城市管理、民生改善、城市交通、环境资源等方面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而"智慧城市"为城市发展中遇到的这些问题提供了解决路径。比如,建设出租车智能服务管理系统、数字公路系统等智慧交通系统能有效缓解"出行难"、"出行堵"等问题;建设远程医疗救助系统、远程医疗电子结算系统等智慧健康保障系统使市民小病不用去医院,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看医生。通过智慧化的管理,城市生产生活的能源消耗率和污染排放率可以明显下降,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绿色、低碳、高效、美丽。
其次,建设智慧城市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当前,宁波市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0美元,这意味着我市已跨入新的发展阶段。世界经济发展的理论表明:当一个城市人均GDP处于9000-17000美元区间,经济增长将处于由要素驱动为主向由效率、创新驱动转换的发展阶段。宁波以靠土地、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驱动、粗放型的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增长方式将难以为继,迫切需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智慧型产业,寻找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载体,创造形成新一轮发展的新优势。
第三,建设智慧城市是宁波打造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必然要求。2010年国务院批复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指出,宁波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国际港口的城市",宁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进入了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宁波要实现从国际大港向国际强港的跨跃,必须加快建设高度发达的港口物流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实现港口物流、资金、信息等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港口的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综合竞争力。
Q:在您的心目中,您对智慧城市的定义是什么?据相关机构的研究成果表明,城市的信息化发展大致要经历"数字城市"、"智能城市"和"智慧城市"三个阶段,您是否认同此观点?与其他阶段相比,您认为"智慧城市"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吴胜武局长:我们认为,智慧城市,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汇聚人的智慧,赋予物以智能,使汇集智慧的人和具备智能的物互存互动、互补互促,以实现经济社会活动最优化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和新形态。其背景,一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难题亟待破解;二是居民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加;三是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四是全球信息通信技术、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加速发展。其基础,一是城市设施物品充分感知;二是信息网络互联互通;三是信息资源深度整合;四是知识管理普及深入。其根本是要以人为本,以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让人汇聚智慧,让物具有智能,让汇集智慧的人和具备智能的物互存互动、互补互促,实现经济社会活动最优化。其核心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信息和知识资源。其关键,一是城市管理服务流程的重塑优化,决策运行的智能化、协同化、精准化和高效化;二是产业的智能化和智能产业的集聚化;三是居民信息、知识获取利用能力建设的普及深入化和常态化;四是资源环境的智能化和低耗化。其目的,一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管理、民生服务高品优质;二是实现现代产业又大又强;三是实现人文素质先进优秀;四是实现资源环境绿色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