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质疑谢的团队收入时,谢英俊给笔者举了个例子——“金融海啸时期,第一个受益者是台湾的高科技产业。因为家电下乡的政策,如在冰箱、洗衣机等内部都有一个小小的芯片是台湾生产,台湾的高科技产业就是靠这活起来。所以农民怎么会养不起我们呢?在金融海啸的时候,华尔街的大款,同样是靠中国农民赏饭吃才活过来的。可以说整个中国的农村供养了整个都市的发展、建设。”……这件事情太庞杂了,它是不是存在公益性,那是另外的解读。我们通常用一句公益性或慈善,把所有的意涵,全部给笼罩了,实在太可惜了。
媒体:之前在听讲座的时候,看到有人想加入到您的团队,哪些人可以加入?目前的办公地点设立在哪些地方?
谢:对,我特别欢迎更多的人加入团队。只是我们现在工作任务量还太少了,以后会逐渐的扩大,因为这个领域太大,如果能够展开工作的话,再多的人都不够用。我们在成都已经设立了工作室,也已经开展了好几年。近期也考虑在北京成立工作室,至于工厂,会有加盟工厂可以承接。
媒体:您的项目现在被很多媒体报道、关注,您当时做这些项目的时候,是否已经意识到会有这么大的社会影响?
谢:这个从来没有怀疑过。我一直相信这个领域可以做到非常大。10年前,我就跟我们的工作人员讲(笑着说),我们会怎样怎样。然而这种鼓励直到10年以后,才看到了一点影子,所以都变成了吹牛。当然对我个人而言,我很清楚这个(农村建筑)大概可以做到何种程度,以及对于未来发展、整体架构等,在我从事这行的第一天就开始考虑了。
对农村建设看法
媒体:中国9亿农民占到了中国人口的70%,占人居的主体部分。但目前却少有建筑师走进农村搞建设。您对中国农村的建设持何看法?
谢:根据目前政府的数据显示,现在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0%了,其中包括小城镇。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在农村进行的最大量的建设,都市天翻地覆变化的同时,农村同样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改革开放后的30年中,不到20年时间,农村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10年或20年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将会有更大的改变……人民生活的改变,价值观念的改变等,会导致现在的很多房子都得拆掉重建,如江浙一带有些地方的房子,外形是很漂亮,但是完全不保暖,人住在里面就像住在冰库一样,以及空间利用率低等问题……
媒体:农民私有宅基地和城乡统一规划体系之间如何融合?
谢:农村的规划建设必须是一个整体的营建体系、销售体系,它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链,不是说湖北或者湖南有一户跟我买房屋结构,我就可以做,如果这个体系没有建立起来,那是没有办法做的。当然如果只是做一些示范房,小打小闹,那是没有问题的。整个产业系统的建立需要更多人的工作和思考。而我们是为下个世代的建筑做准备的。接下来的整个“十二五”的计划,农村建设依然还是重点,国家会大力投入。
“目前,参与到农村建筑的建筑师还是凤毛麟角。在我们的印象中,有很多美好的建筑,像传统的民居,那是无懈可击的。如果有更多人的力量,如传统的工匠、使用者,他们的智慧、创造力都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发挥,那我们就可以逐渐恢复一点民居传统的特质——多细节、多手工和多样化等的传统民居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