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城镇总体规划对人居环境影响的总体评价技术研究”(课题编号:2006BAJ02A01)中城镇生态修复与恢复及政策和技术的研究中,针对城乡人居系统梳理了城市生态修复的定义和内涵。
与其他生态系统不同,城市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关系更加密切。作为受认为影响最大的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的修复目标也有其特有的含义。对于一般生态系统而言,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标志是其能够满足人类社会合理要求的能力和生态系统本身自我维持和更新的能力。而对于城市生态系统而言,系统的健康则不仅意味着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的由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也意味着城市居住者(包括人群和其他生物)健康和社会健康。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最大特点是,它不仅强调从生态学角度出发的生态系统结构合理、功能高效与完整,而且更加强调生态系统能维持人类的服务功能,以及人类自身健康及社会经济健康不受损害。
“生态恢复”的英文名称为:Ecological restoration。
释义:生态恢复主要是指对地球生态系统中垂直方向上退化的系统过程,通过水平方向上进行的人工保育与垂直方向上持续提供稳态保障的自然力复原条件,使得系统在垂直方向的过程得以正向演进,系统表现出在水平方向上的自修复、自维护、自循环能力的恢复。
解读:由于自然生态系统受到逆向动力过程扰动,其生态系统退化,改变退化生态系统被损害的内部与外部扰动条件与动力作用,使得退化自然生态系统得以恢复为一个基本上具备近似以前自然状况下的演进系统过程,即次生该系统干扰前的结构与功能及有关的物理化和生物学特征的客观过程。
“生态修复”的英文名称为:Ecological remediation。
释义:生态修复主要是针对人居系统或人居与自然交错系统中,由于人类活动所导致对自然生态系统或人工生态系统功能、结构、形态、景观以及人文属性破损、断裂、破碎化,甚至彻底改变属性所导致的系统逆向演替、系统退化或属性变更的生态恢复方法,可被称之为生态修复。
解读:生态修复的一种重要的人工介入的行为,主要是以人工营造或人工引导的过程。实现修正人为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或人工生态系统产生系统阻断、割裂、破碎化的破坏,或引发的自然系统结构、功能、形态、效率的变异的退化。其特征是以人工引导或模拟自然的方法,通过构建人工维护的生态系统或人工近自然野化系统的功能,使得人居生态系统结构、生态基底的系统得以完整、优化,具备与自然生态系统共生的近自然功能并逐步形成恢复生态系统自然属性的演进条件及生态能力,优化自然涵养、服务人居系统的效率与效益。
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
都市世界网:我国城市规划目前生态修复方面存在着哪些问题?怎么才能实现生态修复效果的最大化?国际上有什么先进的经验可以借鉴?
总体上讲不仅城市规划专业,涉及城市的其他学科在生态修复方面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目前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有了一定的开展,但是对于社区、工业区、河道湿地、绿地的系统恢复还处于萌芽状态。目前对于城市生态修复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人们已开始意识到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对城市的重要作用,但是城市的生态建设是长期和复杂的过程,任务艰巨而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