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广场、景观大道、大喷泉、大草地、大树,都是在往“大”的方面考虑,没有讲究经济实用与美观建设的指导方针。城市绿化更不能急于求成,新建设的景观可能会在10年以后,甚至30-50年后才能树木成林,形成美丽的景象。若想在3至5年之内达到想要的结果,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是得不偿失的。
都市世界网:目前许多城市的绿化方案过于注重美化而忽略了绿化的实用性,新的绿化区不能给城市带来遮阳防风的功能,请谈谈您的看法。
我国对城市改造、整治、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对有标志性的城市景观建设非常重视,因此,要做到有效的管理城市,国家应该建立一些相关的法规。城市的外部空间大部分是社会型的政府工程,本质上都是非盈利的。可是,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做城市交通设施、城市景观建设,存在着浪费资金的现象。
10年前秦皇岛建设的环岛公园,当时为了节约成本,种的都是10-15公分胸径的树苗,刚落成时的调查结果都说树太小,公园树荫不够。10年之后,小树苗都变成了大树,大量成片的树荫,非常受人喜爱。所以景观建设长期性很重要,我们要注意节约,为未来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向领导和社会呼吁不要于急于求成。国外的城市绿化都是百年积累出来的视觉效果,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感觉。
清华百年校庆,回想校园建设的历史,清华二校门两侧有很漂亮的树景,每年10月份银杏树叶变黄的时候非常漂亮。这条长不过100米的银杏树带,是在1960年老基建处领导下种下的,现在成了清华园的美景之一。
当人们看城市文化与景观的时候同时也看到了城市的历史,看到前人传承下来的东西。当前北京要建设世界城市和宜居城市,世界城市在规模大的同时,景观建设也要在多年后才能看到留下来越来越丰厚的遗产。宜居城市的提法贯穿了对环境品质和生活质量的要求,更为实际些。
1858年在纽约建设的中央公园,宽为800米,长为5000米,344公顷之大,现在是无人不夸奖的一块城市中心绿地,这是纽约历届政府重视公共利益,坚持任何人不得在这次盖房子的理念的结果。这种非盈利的城市公共空间的质量需要用长期经营滚动发展,从而达到理想的境界,而不是靠政府短期大量资金的堆积。
都市世界网:城市园林规划中传统的与现代的、民族的与国外的思想经常碰撞在一起,怎么处理他(它)们之间的分歧?中国的风水学算是糟粕么?
在秦皇岛新世纪环岛城市公园建设中,当时我做设计没有想过要做‘传统式’的规划,其实‘传统式’中也存在合理的因素。背景和使用、功能等,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也要了解清楚,盲目照搬古典形式是不负责任的抄袭,要符合国际潮流的发展和现代人的需求,更需要学习与吸收西方当代公园规划建设的经验,融会贯通,推陈出新,是这个公园既是现代的也是中国的,这样的设计比较符合城市的要求,结果就很美妙。从颐和园的平面图就看出,它不具备现代城市公园的品质,因为它当时是为皇家服务的。而在圆明园却不同,有像迷宫一样的道路网,不会重复看到各种景观,恰恰具备现代公园的品质。圆明园的未来需要重新很好的策划,让城市开放公共空间在皇家园林遗址基础上植入具备现代公园的品质。这个规划设计必须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吸收外来的文化创造中国特色,不要追求形式,复古的形式根本上是一条永远走不通的路。
都市世界网:很多媒体都说“贪大求洋”是现在我国城市规划面临的很大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200多个地级市中竟有183个正在规划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您对于这个问题有什么见解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对于这种状况,我国的城市应该如何进行科学的规划?
特大城市和沿海城市(如宁波、青岛、厦门等)当前经济发展的非常快,而西部城市比较落后。武汉、长沙等一些中小城市要很准确的找自己的特色,而不是盲目跟随其他城市的规划脚步。长沙城市的定位把广州定位规划照搬过来,让城市的自我定位消失了。长春—这样一个经济实力不是很强的城市,为交通状况不佳而召开研讨会,看到他们对城市建设非常重视,城市绿化、环境等做得很好。靠近长春边界的地方有一处大面积的城市水源地叫净月湖,很自然,没加入任何人工建设(其实是近几年政府下大力气清理违章建筑),逐步形成了环境非常良好的风景区。大面积绿地公园和密集的城市之间相互融合,城市会非常地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