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人物 >>聚焦 >>
 
李迅:中国城市“低碳”泡沫化 1/5是“伪低碳”

时间:2011-08-02  来源:凤凰网  作者:张月 徐楠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记者:目前在全国城市的规划、建设的各方面都已经兴起了“低碳城市”、“生态城市”的说法,各行各业不断涌现出打着低碳标签的事物。好像突然之间就兴起了一个低碳的风潮。西方不少国家已经有了建设低碳城市的尝试,学界也去关注他们这种发展,这个模式到中国来,会不会出现一些反复的问题?

李迅:这个低碳我想可以有几个概念,一个可以用绝对值的概念来表示低碳高碳,低碳一定要量化,跟生态不一样,生态可以说循环,链式发展,低碳一定是可以用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一年单位时间里面,一个人排了多少碳来进行量化。到城市里面就不一样了,比如说上海,上海现在一年多少,上海市民一年排10吨,相对北京要高了,北京大概一年排8吨,北京的8吨二氧化碳主要是小汽车太多了,北京人就特别喜欢车,上海主要是产业密集。

什么是高碳什么是低碳对城市而言,可以用相对的概念标准来衡量。就是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排放了多少碳,就是所谓的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可以作为一个衡量值,看同样创造一美元或者一元人民币价值GDP的时候,排碳量是多少。另一个,低碳的概念可以用一个过程来表明,就是如果北京现在是8吨,继续发展,如果可以达到6吨,或者达到世界平均水平4吨了,我们就认为这个过程是一个低碳的过程。

再具体讲低碳、生态、绿色来形容城市,我个人认为大概是这么几个意思,第一强调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地球上城市里的人、东西、物种等等,大家是共生的关系。第二个我想生物学的基本的原理就是强调循环发展的规律,或者我们称之为链性发展。我们过去工业革命发展是线性发展,资源变成垃圾,从摇篮到坟墓了。循环发展强调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垃圾又能变废为宝了。到目前为止还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城市真正可以自称我就是生态城市,只是朝着生态城市方向在做,瑞典的马尔默、德国的弗莱堡,追求生态城市这个目标,做了比较多的工作。

记者:现在全国600多个城市里头,大概将近200个城市都在提建设低碳和生态城市的目标,有一些走在前面的已经做出了一些现实的项目,甚至提出了一些类似于标准体系的东西。从你现在眼前所有看到的这些实践来讲,觉得总体来讲这个低碳的真实程度有多高?不是说存心的伪低碳,因为这其中涉及到很多原因,可能有技术上的探讨不清带来的误导,也可能有各种各样的背景下催生出来的项目。但总体来说,伪低碳的项目在现实中有多大?

李迅:我不敢说是伪低碳有多大,但我可以说,真正按低碳生态的理念在进行的,可能大概五分之一。排放的污染物也是这个数字,城市近80%,总体上。温室气体的排放当中,城市贡献了75%。

记者:造成目前这么多伪低碳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李迅:我觉得是目前这件事情还没弄清楚。学界没有弄清楚,民众也没有弄清楚,大家都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现在连低碳究竟是不是人类活动造成的都还在争论,这个问题都没有解决。按经济学的理论说,你不用着急,当任何一种资源的濒临枯竭的时候,它的成本会高的,它的价格会高的,肯定有新的替代品出现了。所以按这个逻辑来说,你不用去担心资源会用完,石油价格涨到一定程度人就不会用它了。

上海世博会疑似“伪低碳”?

记者:你估计用前瞻性的眼光来看,目前到处在讨论低碳城市,这种概念混杂的状况接下来未来会是一个怎么样的演变的态势?面对这样一团乱局的情况,我们可以给出一些什么样的声音,不要让市民百姓觉得这就是一个大忽悠,反正现在人人都拿低碳生态来说事,但事实上说的背后是各种各样利益。

李迅:确实是有这样的情况。我相信什么?狄更斯的《双城记》开篇有一段话很有意思,狄更斯说这是个美好的时代,又是最糟糕的时代。大家都以为朝着天堂的方向在走的时候,其实是在朝着相反的方向在走。其实这句话挺有哲理的,就是我们以为朝着所谓的美好的生态低碳城市走的时候,是不是很多是在背离这个低碳生态理念?甚至是伪生态伪低碳?甚至是反低碳反生态的情况有没有?完全有。

记者:有没有具体的例子?

李迅:比如上海世博会,去年搞了一套城市地下的管道回收垃圾系统,就在世博园的地底下。这套系统天津生态城也做了,曹妃甸生态城也做了,北京CBD,新的CBD东扩也在做了。我就说这个一定要去测一测,就你这一套系统建设花了多少材料,花了多少钱,在花多少材料当中排了多少碳,生产原料也是要排碳的,而且你月使用这套系统的能耗,又要排出多少二氧化碳,算一算。然后跟当下传统用的这种垃圾车,比较一下,排碳量究竟增了还是减少了。

 
0
上一页 页码:[1 2 >>] 下一页 共2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关闭
更多关于 李迅:中国城市“低碳”泡沫化 1/5是“伪低碳” 的资料
· 低碳城市存指标化倾向 政策法规亟待完善 [2013-06-18]
· 李迅:城市规划要配合适应绿色城镇化大势 [2013-05-20]
· 环境伦理视野下的低碳城市建设 [2013-04-18]
· 填湖凶猛与低碳城市之间的南辕北辙 [2013-02-25]
· 中国低碳城市规划设计 [2013-02-18]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