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方向
最美街道不能仅是形象美
街道等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如何才算科学?石楠的答案是:第一,要有提供给市民活动的场所;第二,它是一张城市名片,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必须有标识性;第三,它是城市结构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承担了交通等枢纽功能。
“打造最美街道,不应仅仅把它当成体现外表形象的空壳。”石楠说,最美街道不只是形象美,更重要的是内在美、气质美。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丰富的文化积淀;最美街道也不是一种奢华美,而是一种朴实的,更加适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审美;也不能仅仅是一种个体的美,更重要的是一种整体的美。
去年来,石楠多次到重庆调研。他表示很喜欢重庆,因为重庆的街道和广场有故事有历史,“包括你们去年评出的中山四路等最美街道,都注重了街道的历史和厚重感。”
“同时,建设最美街道必须以人为本。”石楠说,核心在于尊重民意,把老百姓的诉求放在第一位,“这一点经常都会被很多领导或规划建设部门忽视,只把市民看做街道等城市空间使用的对象,而不是真正的主人。”
石楠表示,公共空间就是让老百姓使用和享受的;看,只是最低级的功能,如要解决交通问题,就要突出可达性,突出服务的功能。以人为本,就要求规划时有一个人性化的尺度,让市民在街道上、在社区里感觉到自豪而不是渺小。我们太多建筑,让人感觉自己很渺小,建筑很伟大。”石楠说,如果让人感觉自己很渺小,就错了。建筑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人为形象服务,“所以规划设计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石楠建议,应当把海选最美街道长期办下去,通过引导公众更广泛地参与,使以人为本规划建设理念深入人心,以提升重庆城市整体美。
海选意义
海选能为五个重庆建设
提供好的目标
石楠认为,海选最美街道活动,对全国解决当前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城市规划从来就不只是政府的工作,靠一个地方长官或一个主管部门是做不好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全体市民积极参与。”石楠表示,海选的价值和意义不在于哪条街道上榜,在于发动了群众参与城市规划建设。
“通过这个活动,让全体重庆市民来关心重庆的规划、建设、发展。”石楠说,一定要将城市的规划建设决定权,真正还给城市的主人,还给全体市民。
这一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变我国城市规划缺乏公共参与的尴尬,可以唤起市民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的意识。“公众的参与,对城市的科学规划,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石楠说。
同时,石楠认为,举办海选重庆最美街道活动,能让市民更加热爱自己的城市和街道,有更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我了解到,不少街道的居民自发组织拉票,这是一件很令人兴奋的事。”
石楠说,评选最美街道还能增强重庆市民的自信心,“我们不仅在重庆是最美的,还可用全国视野,甚至全球视野来审视,我们有哪些街道或哪些小区,具有全国水平甚至国际水平。”
“我们的海选活动还能为‘五个重庆’建设提供好的目标,使重庆真正成为一个最适宜人居的国家中心城市。”石楠表示。
问题诊断
公众参与机制没建立
为什么会有公地的悲剧?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为什么总被利益左右?石楠认为,目前的城市规划暗藏三大症结。
第一,法律环境不完善。“我们有很多的法律,但没有一部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设定。在任何一部法律里,如何给市民提供方便的、高质量的公共活动空间,也找不到明确的表达。”石楠说,因为法律缺位,城市公共空间已成为被利益群体鱼肉的对象。
他举了一个案例:在我国一旅游城市的海滨浴场上,原来供市民休闲的音乐广场边盖了几栋楼。附近的300多个老百姓联名给政府上书,并到法院打官司,但最终败诉了,“为什么?因为法律没有规定,没有依据。”
“第二,管理体制有问题。”石楠表示,很多部门都涉及到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很多部门都来做,好事啊,但是职责不清,还可能会因为部门利益互不买账,相互扯皮。”
他说,如某城市建设一换乘枢纽,因为铁路、公交、轨道交通等分属于不同部门,就没有很好地解决换乘的便利性。因为部门的割据,造成公共建设不能相互协调,甚至是部门利益侵占了公共利益,“或者说有些地方政府放弃了公共利益的责任,选择了部门的利益。”
第三,在中国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公众参与的机制还没建立起来。“这样,城市的规划建设就好像只是政府和规划师的事,老百姓的利益诉求不能得到满足。”石楠认为,规划工作不仅仅是画两张图,而是一种利益分配的手段。没有公众的参与,规划指标稍微调一调,开发商的利润就有很大的增加,老百姓的利润就会受到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