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绿色建筑实践中存在着孤立、单一、拼贴和堆砌的技术问题,我们面对的是如何解决计算值与综合系统集成高效率之间辨识评价问题,如何解决建筑方案设计中节能设计方法导入和参与绿色建筑评估问题,如何解决绿色建筑关联专业辅助技术导入评估问题。
在此有必要提出在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初期参与的主要是建筑技术和能源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士。我们知道建筑的作曲家是建筑师,演奏绿色建筑的指挥家还应该是建筑师,在目前绿色建筑评估标准体系中建筑师的直接作用相对较弱,看到的多是能源、水资源、结构、材料、声光热及辅助模拟技术的工程师居主导地位,建筑师显得非常被动、游离,这有建筑设计师群体问题,也有绿色建筑推广过程的重心偏移问题。但是在实践中建筑设计师又处于建筑实践实际的主导地位,这不能说目前绿色建筑发展存在着的错位与偏颇。这在房地产市场可以显见,实际的操作实践者要么制造绿色建筑概念满足商业需求,要么另立一个建筑的理念或概念——科技建筑。
不可回避的一个现象就是两个系统在社会上共存,一个是政府主管机构的国标体系及这个体系缔造的部委专家体系,另一个体系是市场规则下的商业实践体系,这个体系更愿意接受国外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的评估,即使参与评估的商业实践者,往往也是两个标准都会参与评估,选择性的应用与商业营销及提升企业社会信用。
以政府财政补贴促绿色建筑发展,在2020年使得国内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的指标的确令人担心,我们清楚30%指标的数量是可观的,强度也是够大了,可是质量和效益达标上是否具备真实和准确?这是一个问题。持续跟踪评测与行政追索,以及社会监督与客观的第三方后评估及监察工作的持续,都是绿色建筑财政补贴的重要环节,因为财政补贴涉及到国家财政使用和纳税人权利问题,所以这一轮绿色建筑推动需要更加严谨、科学、适宜的完善绿色建筑评估标准体系和全过程的控制规程,真正避免形式上的、概念上的甚至虚假的“申请补贴型定向绿色建筑”的产生、泛滥。
都市世界:您现在正致力于什么样的研究当中,目前有哪些成果可以让大家分享吗?这项研究未来将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饶戎:我刚刚主持完成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城市生态规划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和“城市生态修复技术与标准体系研究”课题的研究与示范工作。城市生态规划研究成果包括完善城市生态规划编制技术体系的确立,明确城市生态规划对应城市规划法定体系的编制、管理、评价的指标与规范文件,以及生态规划导入城市规划的应用标准规范的技术系统开发,并完善了生态规划有关能源专项、水资源专项、交通专项和绿地系统专项,完成了省域、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省域、市域生态系统规划的开发与应用技术体系。同时,编制了城市生态规划GIS地理信息技术的动态编制数据库,并完成了不同类型的各类生态规划对应法定城市规划实践示范项目的推广应用,起草完成了城市生态规划编制标准与规范,专项规划的编制标准与规范的技术建议文件,起草了城市生态规划立法提案建议书,坚持走出生态规划法制化途径的可实现目标。
在生态规划开发与推广应用的同时,将生态规划、生态设计、生态策略设计和绿色建筑设计融合集成应用于城市生态修复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有效的研究成果,并推动了生态修复工作的行业化发展启动。
我们努力在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科化发展上多做一些工作,努力将生态规划、生态设计、生态策略设计和绿色建筑设计融合集成技术体系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与生态修复的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