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于今,男,满族,1970年6月生于兰州,辽宁大连人。
知名青年学者、城市更新专家、科学发展观研究工作者,现任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执行副会长、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执行院长。多所大学兼职教授、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央组织部全国公选领导干部首批面试考官、民政部部级课题评审专家、国务院监察部突发事件应对问责制调研组专家。 “十一五” 国家重点规划研究项目<科学发展观丛书>负责人。
国内第一个以智库为名的政策研究出版读物《国家智库》总编辑。 曾任“十五”(2000-2005)国家重点规划研究项目<五个统筹>负责人,国家西部大开发干部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2007年荣获第三届中国发展百人奖。
社会职务
共青团中央中华儿女报刊社编委,第三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辽宁省驾驭论研究会名誉会长。2009年当选中国国际交流协会[1]第十届理事会理事。 2010年9月,在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副会长。
工作领域简介
研究领域涉及为科学发展观、区域关系、城市更新和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等前沿性、前瞻性跨学科基础研究。他还关心中国政府的治变、大战略及战略成本、文化与可持续发展、非政府组织(NGO)建设、智库作用和西部及民族地区发展等问题。他积极倡导和致力于推进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性研究和实践,以及宣传、普及和人才培养等一系列工作,不断致力于科学发展观在各个领域和层面的推广,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东中西部区域关系、宏观战略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在进行跨学科的创新探索,尤其在政治学研究和理论创新方面成绩显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等领域提出了诸多前瞻性的理论观点。因其独到的学术思想与研究成果,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于今近期提出(内参刊出)的观点:关于国家战略与国家哲学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关于科学发展观基础研究和普及形式问题;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核心是进行法律制度建设问题;关于西部城市更新和发展生态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关于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问题等多项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理论观点和范畴,有一些观点和成果被为国家决策机构采纳。
一、主编著作
2003年——
1、《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党建读物出版社,“五个统筹丛书”,2004年第1版,2005年、2007年、2008年、2009年重印,2010年修订版。
2、《统筹城乡发展》,主编之一,党建读物出版社,“五个统筹丛书”,2005年第1版,2005年、2007年、2008年、2009年重印,2010年修订版。
3、《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辅导百问》,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
4、《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主编之一,党建读物出版社,“五个统筹丛书”,2006年第1版,2007年、2009年重印,2010年修订版。
5、《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主编之一,党建读物出版社,“五个统筹丛书”,2006年第1版,2007年、2009年重印,2010年修订版。
6、《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主编之一,党建读物出版社,“五个统筹丛书”,2006年第1版, 2007年、2009年重印,2010年修订版。 2009年——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青年及大学生版)、(企业版)、(干部版),《国家智库》、《中国智库发展报告》、《两型社会发展报告》、《科学发展观丛书》(10本)、《城市更新研究》和《一个渔猎民族的记忆与沉吟——走进满族》,辽宁民族出版社,2010年。
二、主要学术文章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西部大开发》、《论国家哲学的地位与作用——在扬弃传统文化与构建国家战略中构建当前的国家哲学》、《以小城镇建设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基层载体》、《在西部城市更新中注重发展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住宅产业的制度完善与机制革新》、《围绕“多予少取放活”进行制度创新》、《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3]、《中国城市更新的地区差异与经验总结》、《展望“十一五”期间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的滨海新区发展》、《保护民族文物,民间组织能做些什么?》 、《文物保护必须有一个科学的步骤》、《民间组织应在民族文物保护领域进一步发挥作用》、《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住房政策措施指引》、《城市有机更新打造旧城改造新模式》、《创意产业在我国城市更新的实践》、《以战略思维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以战略思维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中国区域发展30年的经验与教训》、《探索新区域政策体系》、《中国区域发展的回顾与展望》、《让科学发展成为区域调控的核心》、《聚焦海峡西岸经济区》、《未来新发展期战略的理论择定》、《智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国农村改革历程的回顾与前瞻》、《中国西部大开发十周年的回顾与展望》、《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现代化路径和目标》、《统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六条对策与建议》、《构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理论体系》、《浅谈构建“两型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