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城市规划是继承过去、创造今天、预测未来的一门科学。无论是两千多年前,为满足“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要求而采用大小城制度的战国,还是因地制宜把元大都演变成北京城的明朝,抑或是在北京远近郊区经营园林和离宫别馆的清代,中国千余年的城市演化史,无不佐证了这一观点。而今,对于一个拥有全国1/6国土面积的省区来说,该如何继承过去、创造今天,又该如何预测未来,是摆在新疆人面前最为迫切的问题。

新疆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自治区专家顾问团成员王宁。
人物简介
王宁女,1957年11月生,陕西韩城人,毕业于新疆八一农学院农经系。从事新疆经济研究工作近30年,现任新疆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兼任自治区专家顾问团成员。先后主持、参与各类实证型研究课题80余项,如“新疆塔里木盆地水土开发与环境保护工程的社会影响评价”等;专著5部,其中,《达坂城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研究》等为基层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发表论文70余篇。此外,向各级党政部门提交新疆基层经济社会发展难点、热点咨询建议、人大代表议案、政协提案等40余件。
8月25日,是《新疆城镇体系规划》在自治区政府网站上进行公示的最后截止期限。在这部勾勒出新疆未来发展宏图的文件中,22座各具特色的城市将会被赋予怎样的定位?它又将为新疆的发展带来什么?就此,记者专访了新疆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自治区专家顾问团成员王宁。
记者:您怎么解读这部《新疆城镇体系规划》的出炉?
王宁:应当说,这不是我们新疆第一部城镇体系规划。但绝对算得上水平最高、最为具体、最为全面、可操作性最强的一部。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在这部规划中,增加了具体的行动计划相关内容。这是在以往的城镇体系规划中没有的。也正因此,使得这部规划显得更具体更富有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