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区地势巍峨险峻,山体雄伟,坡陡谷深,相对高差800-1200米。立体气候明显,区内包括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五个垂直气候亚带及长江河谷海拔400米以下准南亚热带。林地草地广阔,耕地也占相当比重,但水稻种植面积小。矿产、旅游资源丰富。本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地产人稀,人均土地占有量较大(0.55公顷即8.2亩),耕作和管理粗放;水域面积小;未利用土地面积大;交通闭塞,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贫困人口多,经济发展滞后。
本区土地利用方向:加强优质农地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林业;大力加强交通运输、小城镇、中心集镇的建设;大力发展电力,解决好农村能源;按照市场导向,发展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矿产业和土特产品加工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大力发展以山地自然风光为特色的旅游业,促进综合农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把本区建设成林、农、牧、土特产、矿产、旅游综合经济区。
本区土地利用管制规则: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将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严格按照规划安排好交通运输以及小城市、中心集镇、乡镇企业发展建设用地;坚决制止乱占乱建。
第六章 土地保护、整理和复垦、开发
第二十四条 保护总量
对全市辖区的耕地都要实行保护,除国家批准的大型交通能源项目用地外,不得任意占用耕地。对其中划定的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重庆市共划定基本农田(含蔬菜基地)204.53万公顷(3068万亩),占1996年末耕地总量的80%。将全市辖区内25度以下的水旱田和一、二台土均划入了基本农田。交对中低产田土方大力实行改造,提高基本农田的质量。
第二十五条 保护区域
城郊区以保护蔬菜地为主,主要分布在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江北区、大渡口区和渝北区、巴南区、北碚区、璧山县、万州区、涪陵区,计13066公顷(19.6万亩)。
郊县(县)以保护基本农田的粮、经地为主。产粮大县保护面貌,均达到80%以上。
第二十六条 开发复垦整理土地总量
根据保护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和国土资源部下达的控制指标,在规划期内开发、复垦、整理增加耕地41333公顷(62万亩),其中开发17333公顷(26万亩),复垦废弃地、整理增加耕地24000公顷(26万亩)。
第二十七条 土地开发复垦的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
根据全市“四荒”和灾毁废弃地分布特点,重点搞好万州移民开发区、黔江开发区的荒山、荒地开发和江河流域灾毁治理、废弃地的复垦。建立一个市级土地开发、整理示范区重点开发复垦项目有:“三峡工程”涪陵库区中低山区域宜农荒山开发项目、开县裕河河堤保耕工程项目、巫溪县红池坝土地开发项目、彭水县大顶山荒地开发项目、彭水县葡萄村荒山开发项目、秀山县平江河流域开发治理项目、秀山县梅江河流域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北碚区澄江镇运河北山荒山开发项目、城口黄安坝草场开发项目等。这些项目开发复垦后,面积达31239公顷(468596亩)。 第二十八条 开发复垦整理土地的利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