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发展以农村沼气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保护自然植被。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有关规定,在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的基础上,积极示范推广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和省柴节煤炉(灶)、高效节能吊炕等节能技术,鼓励开展生物质资源的循环可持续利用,减少生物质资源直接燃烧等利用方式,切实解决农村地区生活用能问题,减少乱砍滥伐,保护自然植被。
4.加强汾河水库管理。既要发挥汾河水库调蓄功能,又要保持水质清洁,防治污染,为太原市提供优质、清洁、安全的水源。
5.改变水库周边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实施乡村清洁工程,严格控制农药、肥料、地膜等使用量,有效回收和利用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建立农村垃圾回收和处理机制,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和改善水库周边农业和农村环境。
主要产业发展方向:适度发展生态农业。
六、城市发展与城郊、盆地农业类型生态功能区
该类型生态功能区6个,即太原榆次城镇发展与城郊农业生态功能区、大同城镇发展与盆地农林牧业及风沙控制生态功能区、长治城镇发展与盆地农业生态功能区、临汾城镇发展与盆地粮棉农产品和林果业生态功能区、忻州城镇发展与盆地农林业生态功能区、运城城镇发展与盆地棉麦果农产品和湿地保护生态功能区。
主要保护措施:
1.城镇发展要注重城镇化质量和效能,集约性、组群式和地域特色相结合;突出城市个性和功能特征,兼顾城乡统筹发展;城镇工业、社会、文化发展与生态城镇建设相融合;城镇发展与资源禀赋相适应,与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城镇发展要带动新农村建设,互促互动相结合;省会大城市太原、区域中小城市与小城镇要功能互补、集群推进、协调发展;运城城镇发展与地域特色相结合,既与盐湖、湿地自然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相融合,突出城区功能特征,又要与盆地棉麦果农产品开发相协调,建设好山西棉、粮生产基地。
2.加快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镇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建设生态城市。在城市的建成区内禁止新建污染企业,限制建设用地过快增长。
3.加强水资源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科学规划,采补平衡,合理调剂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实施保水、节水、蓄水工程。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综合利用,建设节水型城市。规划地下水禁采区,严禁超采地下水,防止出现大面积的地下漏斗和地表塌陷。
4.发展以农村沼气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保护自然植被。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有关规定,在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的基础上,积极示范推广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和省柴节煤炉(灶)、高效节能吊炕等节能技术,鼓励开展生物质资源的循环可持续利用,减少生物质资源直接燃烧等利用方式,切实解决农村地区生活用能,避免乱砍滥伐,保护自然植被。
5.加强城市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功能,限制城市的无序扩张。
主要产业发展方向:
1.农业: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建立优质粮生产基地、菜篮子基地、优质果品基地和优质苗木花卉基地,发展城郊型生态农业。
2.工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化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培育新型优势支柱产业,促进支柱产业多元化;优势支柱产业要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科技水平,发展系列产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经济。
3.旅游:建设城郊乡村生态旅游区,发展生态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