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传习中心:依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建以国家、省、市级传承人为主的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表演团。依托厦门市南乐团、厦门市歌仔戏剧团、厦门市金莲升高甲剧团、厦门艺术学校、厦门市文化馆分别建立南音、歌仔戏、高甲戏、闽南皮影戏、厦门珠绣手工技艺、答嘴鼓传习中心。
思明区:建设厦门方言讲古、中秋博饼、松筠堂药酒配制工艺、厦港疍民习俗、厦门漆线雕技艺传习中心。
湖里区:建设送王船、厦门漆线雕技艺传习中心。
集美区:建设歌仔说唱、闽南童谣、答嘴鼓、嘉庚瓦制作工艺传习中心。
海沧区:建设保生大帝信仰、蜈蚣阁、新垵五祖拳、厦门青草药、送王船习俗传习中心。
同安区:建设南音、歌仔戏、车鼓弄、莲花褒歌、厦金宋江阵、送王船习俗传习中心。
翔安区:建设拍胸舞、高甲戏、南音、歌仔戏、厦金风狮爷信仰、池王爷习俗、春仔花习俗传习中心。
各传习中心应制定项目传习实施方案报市、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五)环境修复建设
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环境修复主要是提高群众的文化自觉、文化认同和文化参与,在群众的积极参与中恢复原有的文化生态。主要措施有:
1、恢复传统民俗节日,复苏民俗环境。重点推动“一区一节”活动,利用民间节日和民间信仰恢复文化生态,打造一批影响较大的对台文化交流合作平台。
市级: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以及海峡两岸闽南语原创歌曲、歌手大赛。
思明区:郑成功文化节。
湖里区:福德文化节。
海沧区:保生慈济文化节。
翔安区:池王爷信仰或香山文化庙会。
集美区:端午文化节和凤山祖庙民俗文化庙会。
同安区:孔子文化节(朱子文化节)和北辰山文化庙会。
2、加强宣传普及,提高市民的文化自觉。编印出版《厦门市公民文化手册》,发至每一位16岁以上的市民和来厦务工人员;组织专家编撰出版《闽南文化普及丛书》;开展闽南文化社区普及宣传,组织以传承人为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表演团进社区巡回展演。出版《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丛书》、《厦门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年鉴》、《厦门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研究丛书》和《闽南文化研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