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点工程
(一)“中国电谷”建设工程。力争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风电、高效节电、新型储能、电力电子器件、输变电和电力自动化等产业园区,建成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化新能源及能源设备制造基地。
(二)“太阳能之城”建设工程。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市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基本实现太阳能的综合利用。到2010年,市区所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和设施太阳能产品应用比例基本达到100%,市区既有公共及民用建筑基本实现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改造,把我市建设成为“国家太阳能综合利用科技示范城市”。
(三)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深化“蓝天行动”。以“拔烟囱、煤改气”为重点,力争用3年时间,全面取缔市区建成区内分散的燃煤锅炉。加快热电联产和清洁能源替代项目建设,力争2015年前全面实施城市区域集中供热,全部淘汰市区直接燃煤锅炉,逐步实现向卫星城集中供热。所有县级城(区)镇及部分重点镇也要实施集中供热工程。实施“碧水计划”。到2010年,卫星城、所有县级城(区)镇及部分重点镇都要建成污水处理厂并规范运营。加快城市水系建设,对护城河和防洪堤进行开发改造。深化“绿荫行动”。加快城市绿化步伐。到2015年,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3.5平方米,绿地率达到40%,绿化覆盖率达到43%。
(四)办公大楼低碳化运行示范工程。加快对政府办公大楼低碳化运行改造,更换节能灯、安装太阳能照明系统、推广电子政务、控制夜间照明、控制空调使用,建立办公大楼能源需求与使用管理系统。2015年前,市级政府及部门全部完成办公大楼低碳化改造。2020年前,都市区县(区)级政府及部门全部完成办公大楼低碳化改造。
(五)低碳化社区示范工程。积极推广面向低碳化的社区规划手段、建筑技术和社区管理方式。2010年前,开展低碳化社区试点,进行示范方案设计。2015年前,低碳化社区建设规模力争达到现有社区的50%以上。到2020年,总结经验,制定标准,全面推广。
(六)低碳化城市交通体系整合工程。搞好主城区和卫星城内部的城市就业、居住、公共服务和商业设施的合理配置,减少不必要的交通需求。加快都市区各组团之间快捷公共交通网络建设。到2010年,完成低碳理念指导下的现有城市交通体系评估,开展低碳化交通整合方案设计。到2015年,建立快速公交系统,建成市区内部及市区与卫星城之间快捷的公共交通网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发改、财政、国土、环保、规划、建设、交通、公安、农业、林业、园林、工促、科技、教育等部门为成员的低碳城市建设协调机构,成立统一的低碳城市管理部门,统筹低碳城市建设与节能减排、“太阳能之城”建设、“蓝天行动”、“碧水计划”的实施。成立保定市低碳城市研究会,推广低碳理念,开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城市建设等相关领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