㈤大力建设低碳城市
1、推行以低碳发展为理念的城市规划和交通模式。以低碳的理念进行城市的规划、改造和建筑设计,搞好中心城区的城市就业、居住、公共服务和商业设施的合理配置,减少不必要的交通需求。加快市区各组团之间快捷公共交通网络建设。到2011年,完成低碳理念指导下的现有城市交通体系评估,开展低碳化交通整合方案设计。到2015年,建立快速公交系统,建成吉泰工业走廊之间快捷的公共交通网络。
2、大力实施“太阳能之城”建设工程。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市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基本实现太阳能的综合利用。市区所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和设施基本应用太阳能产品,市区既有公共及民用建筑基本实现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改造,力争把我市建设成为“国家太阳能综合利用科技示范城市”。
3、大力推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深化“蓝天行动”。抓住国家西气东输的有利机遇,以“煤改气”为重点,全面取缔市区建成区内分散的燃煤锅炉。加快清洁能源替代项目建设。所有县级城(区)镇及部分重点镇也要实施集中供热工程。实施“碧水计划”。到2009年底,所有县(市、区)污水处理厂建成并规范运营,到2010年底,所有县(市、区)垃圾处理厂建成并规范运营。深化“绿荫行动”。加快城市绿化步伐。到2010年,城市绿地率达到40.2%。
4、积极推行建筑节能,加强节能管理,把建筑节能监管工作纳入工程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对达不到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新建建筑,不得办理开工和竣工备案手续,不准销售使用。强化节能设计。鼓励新建居住建筑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并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施工。组织实施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工程,扩大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加快节能改造。研究政策措施,对非节能居住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党政机关办公楼,进行节能改造。组织实施一批低能耗、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利用的示范工程。
5、大力营造以低碳经济为主流的社会环境。率先掀起市民“低碳化”生活和消费的新时尚;率先推动“低碳化”公共管理与服务体系的建立;加快对政府办公大楼低碳化运行改造,更换节能灯、安装太阳能照明系统、推广电子政务、控制夜间照明、控制空调使用,建立办公大楼能源需求与使用管理系统率先推动“低碳化”生产的标准和制度完善。启动低碳化社区示范工程,积极推广面向低碳化社区的规划手段、建筑技术和社区管理方式。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发改、财政、国土、环保、规划、经贸、交通、公安、农业、林业、园林、科技、教育等部门为成员的低碳城市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市发改委,统筹低碳城市建设与节能减排的实施。并将节能减排目标纳入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作为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任期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有大中型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的重要考核内容,依据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奖惩。对没有完成目标责任的,实行节能减排问责制。
2、制定规划,明确任务。加快制定《吉安市低碳城市发展规划》,进一步细化建设低碳城市的工作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规划分别制定低碳产业、低碳社会、低碳交通等相关专项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