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农牧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
(1)游牧民定居工程:新建住宅116.2万平方米,养畜暖棚116.2万平方米,道路144条,农电设施121路,人畜安全饮水点141处,卫生室76处,村委会47处,使14524户、73708名游牧民实现定居,并享有较为完备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2)生态移民工程:生态移民405户2430人。
(3)暖棚养殖建设:建80平方米暖棚19317座154.5万平方米,贮草棚77.3万平方米,饲草料基地1.4万公顷。
(4)奶牛养殖小区:建设奶牛养殖基地8处,配套建设标准化暖棚400座4.8万平方米,草棚400座2.4万平方米,青贮窖400个,管理用房2400平方米。
(5)牛羊育肥小区:建设养殖小区16个,建设暖棚1.6 万平方米,管理用房8000 平方米,草棚800个,青贮氨化窖800个,引进良种肉用牛1.6万头,良种肉用羊4万只。
(6)藏区青稞基地:建设青稞生产基地1.6万公顷。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种植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和科技支撑体系等方面。
(7)人畜饮水工程:解决31.17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
(8)沼气池建设工程:按照“一池三改”农村沼气建设标准,把沼气池建设与改厕、改圈、改厨相结合,建设沼气池35000口。
3、生态保护支撑体系
(1)生态监测:新建生态气候及化学监测站6个,水文水质监测站6个,流动观测点40个,配备相应的检测系统12个。
(2)适用技术推广与应用:推广应用草原生物围栏营建技术、林木容器育苗与栽培系列技术、草原鼠兔害综合防治技术、“3s”技术,实施科技信息网络建设推广、优良乡土树种繁育基地建设、名优特新经济林品种引进示范推广、优质牧草引进示范推广、珍贵藏药材栽培技术推广、青贮饲料加工技术及青干草调制技术推广等。
(3)农牧民适用技术培训:培训管理人员500人次,专业技术人员3000人次,农牧民4.8万人次。
(四)投资安排:
项目总投资44.51亿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29.18亿元,地方配套及自筹15.33亿元。分类安排计划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总投资20.66亿元,占总投资的45.5%;农牧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总投资22.44亿元, 占总投资的49.43%;生态保护支撑体系总投资1.63亿元, 占总投资的3.59%;项目前期与管理费0.67亿元, 占总投资的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