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实行统一领导,统一协调,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州上已成立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指挥部并下设办公室。各县市也要成立指挥部,负责领导和组织本县市《规划》的实施,协调和处理本县市《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重大事项,编制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指挥部要下设办公室,抽调专职工作人员,负责项目的实施、管理、协调、指导、监督、检查和服务等工作。要相应设立畜牧组、农林组、水利组、游牧民定居组、住房建设组、财务监审组、专家咨询组、生态监测组等行业项目工程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联系,密切协作,形成实施好项目的强大合力。
(二)建立目标责任制
县市政府是项目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第一责任人是项目法人。要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严格考核,严格兑现奖罚,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三)政策保障
1、土地政策。凡用于游牧民定居工程的建设用地,属国有荒山荒地的,由项目区政府无偿划拨;属集体、国有土地的,按实际利用面积和相关政策规定,由县市政府给予一定的土地补偿费;对个人承包土地,可通过土地置换等办法进行解决;对从草场迁出的定居牧户,原草场承包经营权不变。
2、户籍政策。鼓励搬迁农牧民转换户籍身份,允许农牧民家庭所有成员或部分成员自愿转为城镇户口,享受城市保障性廉租住房补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优惠政策。
3、税费政策。搬迁牧户办理土地、户籍等手续,除按规定适当收取工本费外,一律不得收取其他费用。
(四)技术保障
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科普推广,加强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意识和运用实用技术的能力。大力开展暖棚养畜、牛羊育肥、疫病防治、良种繁育等实用技术培训,力争每户有1名科技明白人,掌握1-2项实用技术。积极探索建立科技、教育发展和促进增收有机结合的新机制。
(五)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项目实施的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宣传工具,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我州在全国生态保护大局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宣传实施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大意义,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家、省、州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积极配合、参与项目实施,形成全社会关心项目实施、支持项目实施的良好氛围。
二OO九年四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