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态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和生态市理论为指导,按照国家《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紧紧围绕镇江市“两个率先”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为主线,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保障,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生态市建设机制为手段,以重点建设工程为支撑,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特征的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社会,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实现生态市建设目标。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2.依靠科教,夯实基础。
3.创新机制,增强活力。
4.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5.政府主导,公众参与。
(三)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资源,控制能耗水耗,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提升环境质量;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的优化,建成有镇江特色的、高效的循环经济体系;加强对自然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监管,形成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的科学模式;营造健康安全、亲和自然、生活便捷的人居环境,提高人口质量,培育和发展生态文化,把镇江市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文明的生态市。
2.阶段目标
近期(2007―2010年),建设达标期:丹阳市、扬中市建成环保模范城市,全市80%乡镇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和丹徒区建成生态县。进一步解决当前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增加环保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深入开展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控制农村面源污染,优化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功能布局,通过一批重点工程的建设,全面改善镇江市生态环境质量,各项指标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标准。
中期(2011―2015年),全面提升期:生态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所辖乡镇全部达到环境优美乡镇要求。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得到全面遏制,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高,城乡复合生态系统健康安全,产业结构和布局较为合理,循环经济体系初步建立,运行良好。在继续深化生态市建设的大战略下,基本形成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的格局。
远期(2016―2020年),和谐发展期:环境基础设施完善,环境质量状况优越,城乡人居环境和谐优美,区域景观格局优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协调有序,建成具有镇江特色的循环经济体系,人民生活安乐,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得到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