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关于发展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为了增强发展规划的实施效果,《条例(草案)》对发展规划实施与管理作了系统规定:一是明确管理职责。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发展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部门(以下简称发展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发展规划的协调和管理工作,并依据职责拟定和组织实施有关发展规划;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专项发展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工作”。二是明确实施规划的具体措施。第二十五条对发展规划编制部门实施规划提出了要求。同时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不符合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的建设项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得审批、核准和备案”。三是建立了规划实施评估制度。第二十八条规定对发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
(五)关于发展规划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关系
目前,我国主要有三大规划体系: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管部门分别为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和国土资源部门。但由于国家的规划体制尚未理顺,因此在规划编制工作中重复、交叉的情况在所难免。在《条例(草案)》制定过程中,我们本着搁置争议、回避体制问题和矛盾的原则,将调整的重点放在规范发展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方面。虽然《土地管理法》和《城乡规划法》明确规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依据,但是由于规划期和规划内容的不同,他们之间还需要互相衔接和协调。因此,《条例(草案)》第十二条第四款规定:“专项发展规划应当与已经依法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要求相衔接”;第十八条第(四)项规定:“省级区域发展规划草案在送审前,应当与国家和本省的相关发展规划以及经依法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规划进行衔接”。
以上说明连同《条例(草案)》请一并予以审议。
关于《江苏省发展规划条例(草案)》
审议意见的报告
——2010年3月25日在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
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在2009年初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陈雯等10名省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发展规划立法的议案》(第0039号)。大会闭幕后,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将该议案交由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审议。我委经过调查研究,于同年7月向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提交了关于议案的审议结果报告,提出将该议案交由省政府办理,并建议将发展规划条例列为我省2010年的立法项目。省政府高度重视代表议案的办理工作,立即责成省发改委加快做好发展规划条例草案的起草工作。省发改委用六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立法前期工作,先后对该条例草案稿进行了十多遍修改,并于3月17日提交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我们认为,该条例的立法由于人大代表的推动和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得以提前正式立项,并快速推进,充分体现了民主立法的要求,省政府及其发改委和法制办做了富有成效的工作。
在立法过程中,我委提前介入,主动与省发改委和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参与了立法调研和条例草案的起草、论证、修改等工作。3月23日,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召开第十四次全体会议,对省政府提交的条例草案进行了审议。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我省率先制定发展规划条例,对于提升我省发展规划综合管理水平,促进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强化宏观调控,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交本次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条例草案,立法指导思想、适用范围明确,发展规划体系中各级各类规划的功能和效力界定清晰,设定的主要制度和规划编制程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对以下内容作进一步斟酌和修改:
一、关于发展规划的概念和条例适用范围
条例草案第二条对“发展规划”的概念从外延作了表述,但缺少对内涵的界定,建议修改为:“本条例所称发展规划,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一定时期和范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的战略谋划和总体部署。发展规划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专项发展规划、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省级区域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