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从事网箱养殖;
(三)从事水上旅游、游泳或者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
地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禁止从事网箱养殖。
第六十条地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堆放和贮存易溶、含有毒污染物的废弃物;
(二)堆放垃圾、粪便及其他可能污染地下饮用水水源的固体废弃物;
(三)新建贮存液体化学原料、油类或者其他含有毒污染物物质的地下工程设施。
在地下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禁止堆放和贮存易溶、含有毒污染物的废弃物。
第六十一条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可能威胁供水安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停止或者减少排放水污染物等措施,当地人民政府应当视情况采取停止取水等应急措施。
第六十二条建设、使用垃圾填埋场或者贮存液体化学原料、油类等地下工程设施的单位,应当对地下工程采取防止渗漏的有效措施,并配套建设地下水监测井等水污染防治设施,定期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地下水水质监测报告,防止污染地下水。
第六十三条多层地下水的含水层水质差异较大的,应当分层开采;对已受污染的潜水和承压水,不得混合开采。因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水质恶化,不宜继续开采的,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市人民政府应当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停止或者限制开采地下水。
第六十四条从事地下热水资源开发利用或者使用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监督管理和指导。
第六十五条人工回灌补给地下水的,不得恶化地下水水质。
进行地下勘探、采矿、工程降排水、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等可能干扰地下含水层的活动,应当采取防护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
大口井、废弃机井的产权单位应当采取合理的封井措施和工艺,防止造成地下水污染。
第五章生态环境用水保障与污水再生利用
第六十六条本市坚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污染防治相结合,实行用水总量控制,鼓励污水再生利用,逐步保障生态环境用水,实现用水量与水资源量的平衡,恢复地表、地下水体合理的水量、水位。
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制定水资源利用规划或者进行水资源调配时,应当统筹考虑再生水与地表水、地下水的利用,在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生态环境、工业、农业用水。
第六十七条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本市重点河段和重点湖泊最低生态环境用水量,在流域综合整治规划中提出具体生态用水保障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六十八条本市生态环境用水应当优先使用雨水和再生水。严格限制使用地下水和自来水作为城市景观用水。
住宅小区、单位内部景观用水和市政杂用水具备使用雨水或者再生水条件的,应当使用雨水或者再生水,不得使用地下水和自来水。
各类工程施工降水的抽排水应当综合利用,优先用于施工现场及城市景观用水。
前三款所列各项用水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