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在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和焦炭所占的比重高达41.5%,占据主导地位;还有大量的发电、供热和炼焦用煤,使得煤炭和焦炭在燃料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达到75.3%,而且其直接用于终端燃烧的比重过大,超过50%.
2.能源消费和供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造成大气严重污染的根源之一,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相适应,与产业结构调整不相适应。
(2)能源使用效率低。能源消费环节浪费仍然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燃煤锅炉热效率较低、建筑采暖热能浪费严重、电机综合效率低、照明用电浪费比较普遍等。
(3)能源综合规划和政策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过去虽然制定过一系列单项能源规划,但对全市统一的能源综合规划研究得不够,能源系统没有很好地优化协调发展。有相当一部分能源政策是在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条件下制定的,与目前环保目标相配套的能源政策不够完善,特别是缺乏对煤炭消费的强有力的抑制政策和对优质能源消费的鼓励政策。
(4)能源经营机制还需进一步转变。能源供应的市场化程度不够,市场竞争机制尚未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能源供应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培育和发展。
二、能源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目标和重点
(一)能源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
能源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目标要求为中心,兼顾经济合理性,大力引进和发展清洁能源,用优质能源替代燃煤,逐步减少并严格控制燃煤总量;将目前以原煤为主的污染型能源结构逐步转变为以天然气、电力等优质能源为主的清洁型能源结构。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降低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加强高新技术在能源供应和消费领域的推广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品能耗,特别是工业中重点用能行业的单耗,把北京建设成节能型的清洁优美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二)能源结构调整的目标。
1.环保目标。根据国务院及市政府对北京市环境目标的要求,在总污染物排放量逐步降低的基础上,2002年大气环境质量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05年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再经过若干年的不懈努力,最终达到世界一流大城市环境水平目标。
2.终端能源总量增长和节能率目标。工业终端能源需求占全市终端能源总需求的60%以上,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严格限制或逐步减少高耗能产品和产量,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取得节能效果,力争将工业用能的年增长率从1990年至1998年的4.4%降至1%以内。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大力实施节能措施,争取单位GDP的能耗节能率达到6%左右,2005年单位GDP能耗节能率达到同期国内先进水平。
3.能源结构调整目标。2005年,优质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达到75%左右;燃煤总量控制在2000万吨以内,煤和焦炭在终端能源消费量中的比重控制在25%左右,在燃料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由目前的75.3%降低到57%左右。2010年,优质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达到83%左右,燃煤总量控制在1600万吨左右,煤和焦炭在终端能源消费量中的比重控制在17%左右,在燃料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控制在48%左右,实现优质能源占据主导地位的能源结构目标,为进一步实现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