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发展通道服务业,积极推进服务市场化和现代化进程
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快速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要求,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导向,提升和改造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以商贸流通、特色旅游和现代生活消费服务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力争到200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经济区生产总值比重的40%左右,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就业人员的比重达35%左右。2010年分别达50%和40%.
发展壮大商贸流通业。依托大通道,积极开拓跨省市、跨区域流通市场,建设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培育发展传统流通业,建设南丹农产品批发市场、天峨建材批发市场和都安西南综合商品批发市场等一批农副产品批发和专业交易市场,加快商品流通,搞活通道经济。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建设河池市水任物流中心和宜州物流园区,加大对仓储配套设施、信息网络平台等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创新服务方式,建立和完善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一体的现代流通体系。
积极培育特色旅游业。加强与桂林、柳州、百色、贵州荔波的合作开发,发展以民族风情、山水生态、库区风光、长寿探秘、岩溶地貌、天坑洞穴等为重点的旅游项目,共同打造大通道特色旅游带。重点开发建设世界长寿之乡——巴马盘阳河景区、大化七百弄喀斯特地貌风景名胜区、天峨龙滩水电站景观及大见矽森林公园游、刘三姐故乡风情游、东兰铜鼓文化游、凤山喀斯特洞穴奇观游、河池龙江三峡风光游、罗城剑江风光及仫佬民俗风情游、南丹白裤瑶民俗风情及温泉公园游、环江木论原始森林及毛南民俗风情游等旅游精品项目。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严格执行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鼓励多种形式办学,扶持职业培训产业;培育发展以养老、托幼、文化娱乐、健身、医疗、物业管理为主的社区服务业;大力发展以居民住宅为重点的房地产业和装修装饰业;开拓金融保险新业务,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积极发展会计、评估、公证、仲裁、信息科技服务、咨询、商标事务等中介服务机构,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积极探索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的市场服务运作方式,引导和推动社会事业市场化、产业化发展。
五、西南出海大通道河池经济区县域经济及城镇化发展
县域经济是通道经济发展的基础,是通道经济充满活力的关键;城镇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平台,要把发展县域经济和推进通道城镇化摆在突出位置,根据城镇的功能定位、产业重点和现有基础,发展培育一批功能定位准确、产业重点清晰的城镇群和城镇带,稳步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促进城乡经济的良性互动,实现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和乡镇经济的扩张崛起。
(一)东部新型工业区
依托黔桂铁路、寨任-金宜-宜柳高等级公路,构建东起柳州市西北至贵州省的黔桂走廊城镇主发展带。以河池市为市级中心城市,宜州、天峨为市次级中心城市,南丹为县域中心城镇,培育一批规模适宜、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特色突出、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河池市要努力发展成为南贵昆经济圈、桂西北中心城市之一;成为中国华南水电能源基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和以现代工业、商贸为主的新兴的山水园林生态城市和西南出海通道现代化城市。城市中心城区建设规划控制面积为120平方公里,201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5万人;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40万人。依据“东西延伸、中间改造”的城市建设思路,近期重点抓好城东、城西新进城大道和北环路、城东汽车站、城区防洪排涝工程、金城江第五水厂、城区给水管网改造、金城江污水处理厂、德胜生活垃圾处理厂、管道煤气、河池民族公园、河池市生态森林公园、东仁乐园、华隆假日城堡等一批旧城改造和小区建设重点项目的建设和改造;远期加快城东新区和城西新区的开发建设。
宜州市以建设成为经济实力雄厚、文化底蕴深厚、商贸发达的工业贸易旅游城市为目标,加快发展以现代工业、高效农业、旅游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加快化工、铝制品、制糖、民族风情旅游等产业项目的建设。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完成中山大道市政工程、城区防洪工程、龙江三桥、江滨路改造、汽车总站大楼、城区管网改造、城区污水处理厂、宜古公路改造等重点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