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报告编写和疑问图斑分布图制作
针对核查工作区的具体情况,以县(区、市)为单元,编写内业核查报告和制作疑问图斑分布图。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核查总体情况、资料情况、遥感影像分析、数据库质量检查情况、面积汇总检查、地类一致性核查、核查数据汇总及分析、整体核查意见等内容。
(六)地方复核
县级土地调查办公室组织人员,根据《地类一致性核查记录表》和内业核查报告,对有疑问的图斑、线状地物进行逐个核实,将复核结果记录在《地类一致性核查记录表》中,并形成复核情况报告。
(七)外业实地核查
根据疑问图斑(线状地物)的分布、疑问类型、面积、数量和地方复核情况,综合确定图斑抽样方法和图斑数量。原则上,应抽取不少于5%的疑问图斑、线状地物和补测地物进行外业实地核实。同时,可适当选取邻近的重点地类(如耕地、基本农田、建设用地等)进行检查,并将结果记录在《地类一致性核查记录表》中,编写外业实地核查报告。
(八)成果确认
根据内、外业核查和地方复核情况,对照历年土地变更调查结果,结合土地调查数据变化分析情况,对县级土地调查成果进行确认。
第四章 汇总成果检查验收的内容与方法
第二十六条 数据库成果检查
市(地)级、省级土地调查数据库成果检查参照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成果的检查要求进行,重点检查行政界线两侧地物的接边、数据库系统的运行情况、数据汇总逻辑一致性等。
第二十七条 数据汇总检查
检查数据汇总成果的内容、数量、格式是否齐全、正确;下一级行政区域面积之和与上一级行政区域面积(控制面积)是否一致;检查各表之间的同一地类面积是否一致,市(地)级、省级地类汇总数据是否等于验收的下一级行政辖区各地类面积之和。
第二十八条 土地利用挂图检查
检查土地利用挂图的比例尺是否恰当;挂图内容是否完整、正确,要素之间的关系处理是否合理;要素的选取指标是否符合要求,综合取舍是否能反映调查区域的土地利用分布规律;图幅整饰是否完整、规范,图面是否清晰易读、美观。
第二十九条 土地调查报告成果检查
检查报告内容是否完整地反映了市(地)级、省级范围内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组织情况、开展情况、技术情况,并对汇总数据作出恰当的分析。
第三十条 田坎系数测算方法检查(省级汇总成果)
(一)样方选取数量、面积是否满足要求。
(二)样方选取是否具有代表性。
(三)系数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四)计算表填写是否规范、准确。
第五章 成果评价
第三十一条 评价内容和原则
县级调查成果包括整体检查、内业成果检查、外业检查、数据库检查和成果核查确认等五大项内容。汇总成果包括数据库检查、数据汇总检查、土地利用挂图检查和文字报告检查等四项内容。
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全面检查与抽样检查相结合为基本评价原则。
第三十二条 评价方法
成果实行合格、不合格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