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条 新建全装修成品房对建筑废弃物实行分类排放的,免收排放费。
第三十条 实行建筑废弃物联单管理制度。联单由市主管部门统一制作,一式多联。
施工单位应当在建筑废弃物运出工地前如实填写联单内容,经现场工程监理人员签字确认后交运输单位随车携带。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进入建筑废弃物受纳场所后,受纳场所管理单位应当核实联单记载事项,并将第一联交回施工单位,将第二联于每月月底前送主管部门。
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联单记载的分类情况、数量核收排放费。未按规定填写联单或者联单上记载的数量与可能排放量明显不一致的,按其应缴未缴部分加倍收取排放费。
运输建筑废弃物不能提供联单的,按其数量加倍征收排放费。受纳场所管理单位应当查明排放单位、车辆牌号、建筑废弃物分类情况以及运载数量后予以接收,并通知主管部门。
联单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市主管部门会同市城市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十一条 禁止将建筑废弃物混入生活垃圾。
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擅自设置建筑废弃物受纳场所。
禁止在建筑废弃物受纳场所以外倾倒抛洒建筑废弃物。
违反本条规定的,由城市管理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处罚。
第三十二条 业主对建筑物进行装修时,应当将装修产生的建筑废弃物进行分类,并交由物业管理单位或者符合规定的运输单位及车辆运至建筑废弃物受纳场所。
第三十三条 鼓励投资兴办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企业。
在建筑废弃物受纳场所从事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的企业,由市主管部门招标确定。
第三十四条 市主管部门应当编制并发布建筑废弃物及其再生产品的使用技术规范或者指引,引导企业利用建筑废弃物以及生产再生产品。
第三十五条 实行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标识制度。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应当由专业检测机构进行质量检测。检测合格的,标注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标识,并列入绿色产品目录和政府绿色采购目录。
专业检测机构的名单由市主管部门公布。
第三十六条 道路工程的建设、施工单位应当优先选用建筑废弃物作为路基垫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