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政策 >>国家政策 >>
 
国务院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通知

时间:2008-12-17  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作者: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第二节  灾害损失

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震级达到里氏8.0级,最大烈度达到11度,并带来滑坡、崩塌、泥石流、堰塞湖等严重次生灾害。

——人员伤亡惨重,截至2008年8月25日,遇难69226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

——城乡居民住房大量损毁,北川县城、汶川县映秀镇等部分城镇和大量村庄几乎被夷为平地。

——基础设施严重损毁,交通、电力、通信、供水、供气等系统大面积瘫痪。

——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严重损毁,大量文化自然遗产遭到严重破坏。

——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耕地大面积损毁,主要产业、众多企业遭受重创。

——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森林大片损毁,野生动物栖息地丧失与破碎,生态功能退化。

第三节  面临挑战

——生态环境恶化,植被、水体、土壤等自然环境被破坏,次生灾害隐患增多,余震频繁,导致生存发展条件变差。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下降,人均耕地减少,耕地质量下降,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难度极大。

——部分地区可供建设的空间狭小,不少地方失去基本生存条件,异地新建城镇、村庄选址及其人员安置难度很大。

——企业损毁严重,就业压力大,而许多地区并不具备通过就地发展工业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条件。

——不少灾区群众成为无宅基地、无耕地、无就业的人员,加之灾害造成的恐惧心理,医治灾区群众心理创伤需要较长过程。

——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大量损毁,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更加紧迫。

——依法解决灾区群众当前急迫问题与保持区域长远可持续发展面临十分复杂的矛盾和情况。

第四节  有利条件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为科学重建新家园提供了思想保障。

——灾区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强不息、互助自救和寻求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是重建新家园的不竭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累的强大物质基础和良好市场环境,为恢复重建提供了经济、技术基础和体制环境。

——各地区的支援,全社会的支持,国际社会的援助,是恢复重建的重要力量。

——国内外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经验教训,为科学重建新家园提供了有益借鉴。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5 6 7 8 ...26 >>] 下一页 共26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国务院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通知 的资料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