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C.8 石结构—钢屋架房屋危险性鉴定用表
房屋名称 |
|
地址 |
|
建造时间 |
|
用途 |
住宅( )其他( ) |
规模 |
总长 m 总宽 m 总高 m 共 层 |
结构形式 |
石结构 |
房屋场地危险性鉴定 |
危险场地判定方法 |
是否为危险场地 |
1 对建筑物有潜在威胁或直接危害的滑坡、地裂、地陷、泥石流、崩塌以及岩溶、土洞强烈发育地段;
2 暗坡边缘;浅层故河道及暗埋的塘、浜、沟等场地;
3 已经有明显变形下陷趋势的采空区。 |
是( )
否( ) |
房屋组成构件危险点判定 |
构件名称 |
构件判定方法 |
构件总数 |
危险构件数 |
构件百分数 |
地基 |
1 地基沉降速度连续2个月大于4mm/月,并且短期内无终止趋向;
2 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上部墙体产生裂缝宽度大于10mm,且房屋局部倾斜率大于1%;
3 地基不稳定产生滑移,水平位移量大于10mm,并对上部结构有显著影响,且仍有继续滑动的迹象。 |
n = |
nd= |
地基基础危险构件百分数
Pfdm=nd/n×100%
= |
基础 |
1 基础腐蚀、酥碎、折断,导致结构明显倾斜、位移、裂缝、扭曲等;
2 基础已有滑动,水平位移速度连续2个月大于2mm/月,并在短期内无终止趋向。
3 基础己产生通裂裂缝大于10mm,上部墙体多处出现裂缝且最大裂缝宽度达10mm以上。 |
n = |
n d= |
石结构墙 |
1 承重墙或门窗间墙出现阶梯形斜向裂缝,且最大裂缝宽度大于10mm;
2 承重墙整体沿某水平灰缝滑移大于3mm。
3 承重墙、柱产生倾斜,其倾斜率大于1/200;
4 纵横墙连接处竖向裂缝最大宽度大于2mm。
5 料石楼板或梁与承重墙体错位后,错位长度大于原搭接长度的1/25。
6支撑梁或屋架端部的承重墙体个别石块断裂或垫块压碎。
7墙因偏心受压产生水平裂缝,缝宽大于0.5mm;墙体竖向通缝长度超过1000mm;
8 墙刚度不足,出现挠曲鼓闪,且在挠曲部位出现水平或交叉裂缝;
9 石砌墙高厚比:单层大于18,二层大于15,且墙体自由长度大于6m;
10墙体的偏心距达墙厚的1/6。
11石结构房屋横墙洞口的水平截面面积,大于全截面面积的1/3;
12 受压墙表面风化、剥落,砂浆粉化,有效截面削弱达1/5以上;
13其他显著影响结构整体性的裂缝、变形、错位等情况;
14墙体因缺少拉结石而出现局部坍塌。 |
nw= |
ndw= |
承重结构危险构件百分数
(2.4ndc+2.4ndw+1.9ndrt)/ (2.4nc+2.4nw+1.9nrt) ×100%
= |
钢屋架 |
1构件或连接件有裂缝或锐角切口;焊缝、螺栓或铆接有拉开、变形、滑移、松动、剪坏等严重损坏;
2连接方式不当,构造有严重缺陷;
3受拉构件因锈蚀,截面减少大于原截面的10%;
4梁、板等构件挠度大于L0/250,或大于45mm;
5实腹梁侧弯矢高大于L0/600,且有发展迹象;
6屋架产生大于L0/250或大于40mm的挠度;屋架支撑系统松动失稳,导致屋架倾斜,倾斜量超过h/150。
|
nrt= |
ndrt= |
房屋组成部分评定 |
房屋组成部分隶属函数 |
|
房屋组成部分等级 |
地基基础 |
上部结构 |
围护结构 |
a |
μaf= |
μas= |
μaes= |
b |
μbf= |
μbs= |
μbes= |
c |
μcf= |
μcs= |
μces= |
d |
μdf= |
μds= |
μdes= |
房屋综合评定 |
房屋隶属函数 |
A |
μA = max[min(0.3, μaf), min(0.6, μas), min(0.1, μaes)] = |
评定等级为: A ( )
B ( )
C ( )
D ( ) |
B |
μB = max[min(0.3, μbf), min(0.6, μbs), min(0.1, μbes)] = |
C |
μC = max[min(0.3, μcf), min(0.6, μcs), min(0.1, μces)] = |
D |
μD = max[min(0.3, μdf), min(0.6, μds), min(0.1, μdes)] = |
评定方法 |
1 μdf≥0.75,为D级(整幢危房)。 2 μds≥0.75,为D级(整幢危房)。
3 max(μA, μB, μC, μD)= μA,综合判断结果为A级(非危房)。 4 max(μA, μB, μC, μD)= μB,综合判断结果为B级(危险点房)
5 max(μA, μB, μC, μD)= μC,综合判断结果为C级(局部危房)。 6 max(μA, μB, μC, μD)= μD,综合判断结果为D级(整幢危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