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昨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参观了上海世博园。广东馆是胡锦涛视察上海世博会省区市联合馆的第一站。在听取了广东馆特点和亮点介绍后,胡锦涛指示广东要率先倡导绿色生活,发展绿色经济。在世博会即将开幕之际,让我们共同关注世博的低碳理念。
利用太阳能发电、收集雨水使用、剩饭剩菜用作沼气能源……这些都是在同一栋房子里实现的,而它还是“中国目前唯一实现零排放的房子”。这就是记者近日在上海世博园内看到的伦敦案例馆,也被称为“零碳馆”。
其实,零碳馆还只能称之为世博园内的一个绿点或者一片绿叶。站在世博园内,你会发现,低碳技术、低碳生活就在我们身旁。
世博成为全球低碳实验室
“世博园从一开始的规划设计,就十分重视节能环保,并决心打造一届绿色低碳的世博会。”4月27日,在同济大学上海世博科技促进中心,该校建筑节能与新能源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龙惟定教授告诉记者。据他介绍,上海世博科技促进中心成立于2005年,旨在为世博会提供“科技支持”。
这得到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高度评价,其在2009年8月发布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环境评估报告》中,特别肯定说:“上海世博会,在选址、筹备及举办的过程中,已经将节能环保作为重要的理念贯穿其中。”
放眼世博园,低碳技术与设施随处可见,而最大的亮点就是大规模运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园区内主题馆、中国馆、世博中心、演艺中心等主要场馆设施以及部分国家的自建馆,在屋顶和玻璃幕墙上都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总装机容量超过4.68兆瓦,每年能减排二氧化碳4000吨。
除了低碳建筑,出行方面世博园区同样随处可见低碳。记者了解到,正式开幕后,世博园区内交通将真正实现“零排放”,除越江线投放120辆纯电动车外,世博大道线将投放36辆超级电容车,园区内的观光车则全部采用新型燃料电池车。
此外,生态节能建筑、江水源热能采集等新技术也将在世博园内广泛应用。宝钢大舞台、船坞等重要活动场地,是利用老厂房进行改造而成,限制一定的音响分贝级,部分场地安置环保座椅。
低碳,让世博更精彩。上海世博园正成为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绿色环保、低碳科技和产品大展台和实验室。
“绿色革命”一触即发
“一切源于世博”,世博会呈现的是人类对于美好未来的描绘与期待,而这些新科技和新理念正是借助世博会的影响逐步从理想走进现实。一届绿色世博会,对推动全球低碳产业发展的影响无疑将是十分深远的。
借助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低碳绿色出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国内诸如混合动力、纯电力、燃料电池等新能源节能公交车发展迅猛。目前,上海、杭州、重庆等10多个城市开展了新能源公交车示范推广,加上国家“十城千辆”计划的推动,4年内这些城市的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将达到6万辆。
世博会上,许多低耗环保的新型材料也一一亮相,会“呼吸”的墙壁、地板随处可见。记者了解到,世博会很多场馆使用的都是可回收利用的绿色材料,除了住、行,衣也可以低碳。比如,德国馆的工作人员身上所穿的制服采用了一种生态循环纤维,这种特殊的涤纶纤维,可以循环回收使用。
上海世博园还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园区。有关专家表示,太阳能发电不仅为世博会留下经认证的绿色财富和低碳世博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将为未来城市建筑发展起到示范作用,以及对今后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挥巨大的作用。
自行车免费租借异地还车鼓励居民单位植树造林
广东绿道建设不妨学红谷滩
正当广州的“拜客”志愿者们在积极推动绿色出行,呼吁增设自行车停放点的时候,这里的自行车已经成为市民日常的代步工具,可以随借随放;正当珠三角提出绿道网建设规划的时候,这里数十万株的绿树已将城区打造成森林绿海……
在50余平方公里的红谷滩新区成立10周年之际,记者应邀来到全国低碳试点城市南昌,参观这片高楼林立下的新区绿洲。当前,广东已吹响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大力建设珠三角绿道的号角,红谷滩的经验或可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