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巴塞罗那如何发展?思路日渐清晰:继续建设紧凑型功能城区即“方格子”,在“方格子”里腾出更多空间来“填补”宜居功能,提升生活品质,主要是增设公共活动空间。不仅老城区,在巴塞罗那的新兴产业集聚区,人们也将能拥有高品质的生活;同时,巴塞罗那将大力更新滨海区、拓展大型绿地公园、完善大型公共设施及场所,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
蒙特利尔:抚平历史留给城市的“疤痕”
一座城市的历史遗迹,并不全是让人骄傲的文物古迹,也难免有“伤疤”。“抚平疤痕”,城市最佳实践区蒙特利尔案例馆展示的圣米歇尔环保中心项目,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在蒙特利尔,城市西北部的垃圾填埋场,就是一块“伤疤”。这个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区域,已有百年历史,原先是乡村的石灰岩采石场,1968年起成为垃圾填埋场。在它周围,分布有50多个社区。为了把宜居生活归还百姓,1995年,蒙特利尔市政府提出一项修复计划,将这座垃圾填埋场改造成大型城市公园,包含文化、教育、运动和工贸四个中心。
修复被破坏的土壤、恢复自然植被、以安全的方式管理废弃物……而且,在10多年的治理中,许多历史记忆被细致保留,比如上世纪这里开采石灰岩时留下的累累斑痕的岩壁。留存此地的4000万吨垃圾,则给了蒙特利尔人又一灵感:利用垃圾填埋堆场产生的沼气发电。为此专门造了一个发电厂,每年的发电量能够满足12000个家庭一年的用电之需。
岩石环绕的湖泊、可览胜探幽的树林,曾经的垃圾场渐渐成为绿色生态环保区域。展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这个项目的东片区域已向公众开放,到2020年,整个项目将全部建成。在展馆中,有这样一段对圣米歇尔环保中心项目的评价:这个独一无二的场所,在如何治理和开发自己的遗产方面是全世界的楷模和典范。
中国香港:小芯片里藏着“智能生活”要素
一根置有芯片的腕带往感应器上一碰,大屏幕上的虚拟导游就“活”了起来,在城市最佳实践区香港案例馆,人们体验着智能化的未来生活―――
狗狗走失了,如何是好?画面上,丢失宠物的主人手足无措,正焦虑之时,一个陌生电话打来,他的脸上顿时阴转晴,原来是警署发现了狗狗,又根据它的“身份证”找到了主人的联系方式―――在香港,宠物狗的背部肌肤下都已植入一个米粒大小的微芯片,记录着主人的信息和它接种疫苗的情况。
我该穿什么,裤装还是长裙,白衬衫还是蓝T恤?许多人买衣服时会生出“选择恐惧症”。在香港案例馆屏幕上的小姐,完全没了烦恼:拎起一件心仪的衣服对着“魔镜”一照,它穿上身的效果就清清楚楚了。这是智能识别技术带来的新购物体验,未来走进装了智能零售系统的时装店,顾客将不再有满身大汗试衣服的尴尬,只要找到服装或首饰上带有芯片的价格标签,照一照能读取芯片信息的智能镜,你就能在镜子中看到自己试衣服或戴首饰的效果。
香港案例馆里,14个故事将小小芯片带来的未来生活大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香港目前是全球商用智能卡系统应用最普及的城市之一。10多年前,内置芯片的智能卡在香港刚刚启用时,仅是一个用于巴士、地铁买票的“电子钱包”―――
八达通,但很快,这种新颖付费方式的示范效应开始显现,八达通的使用范围渐渐延伸到了商店、餐厅、停车场等,甚至可用于自助影印机。
当这种可以储存和处理信息的电子卡与无线射频技术(RFID)结合,更启动了智能生活的引擎。未来,一张智能卡可以同时是公共图书馆的借书证,进出办公室、住所的通行卡,可以预约体育、娱乐设施。香港有许多私营医院,借助带有认证装置的智能卡,联网的私营医院和诊所得到病人同意后,可以通过智能系统查询病人在其他医院和诊所的病历,据馆内工作人员介绍,这项服务将在1年后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