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世博会的城市展区,正在建起一座博览会后也永不拆除的标志性建筑“汉堡之家”,那是上海在德国的姊妹城市汉堡送给上海世博会的特殊礼物,一座体现当代最高环保技术水平的创新建筑,汉堡市政府驻联邦与欧盟特命全权代表兼国务秘书卡斯滕—路德维希·吕德曼日前在柏林接受中国驻德记者联合采访时介绍了汉堡市参加上海世博会的进展情况。
早在1986年汉堡就与上海结为“友好城市”。作为20多年的老朋友以及德国惟一参展的城市,自然要千方百计拿出一份像样的礼物送给上海市民和前来观摩的观众。鉴于世界已进入低碳经济时代,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题,汉堡市政府决定为上海世博会建造一座最先进的节能建筑“被动房屋”。
据悉,被汉堡市命名为“汉堡之家”的这栋“被动房屋”,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将是汉堡市的展馆。馆内的陈设和布置将展示汉堡是一座宜居的城市、环保的城市和绿色的城市,进而证明人类可以将生产、生活和环境协调起来,把居住、工作结合在一起,减少城市交通量。把工作和居住聚集在一起,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因为这样的模式不仅可以减少往返上下班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还可减少城市交通量,为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被动房屋”是生态建筑的别称,之所以称作“被动房屋”,或许与接收太阳能有关。在德国,所有的“被动房屋”或建筑,全部是太阳能建筑。通过吸收太阳的光和热,不仅可以解决自身的用电、供暖和热水问题,甚至还可将多余的电量卖给电厂,从而节省住房的运营成本。因为这种居住和发电方式不污染环境,所以日益受到发达国家民众的喜爱和欢迎。
“被动房屋”的建筑面积有3150平方米,使用面积为2300平方米,分为四层,整个工程造价为420万欧元,经费由汉堡市政府和世界博览局各承担一半。该建筑有两点打破了世界纪录。其一为二氧化碳减排量达到世界顶级标准。整栋建筑运营时消耗的能源将比传统建筑减少90%。其二为外型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坐北朝南格局,改为坐南朝北。也就是说,设计思路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
采用这种设计的优势在于可以避免夏天紫外线的直接照射,有利于保持室内恒温。坐南朝北也并不意味着南墙是封闭的,而是开一些小窗户,窗户可以随着阳光的变化转换角度,玻璃是三层的,而且玻璃与玻璃框架之间采用绝缘体材料。建筑用砖也属于新型建材,其隔热保暖性能良好。虽然建筑的北面是通体的大玻璃,易于采光,但由于缝隙之间使用的全部是可靠的绝缘体材料,整体建筑俨如一座“不透风”的堡垒。
虽然建筑的外墙是绝缘的、密封的,但空气还是可以自由流通的。这座建筑里面有一套通风系统,可以将室内的热量留下,而将污浊的气体排出。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引入室内,同时将冷气挡在墙外,如此这般,可以让室内的气温常年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这样就不需要空调和暖气,但可使在室内生活和工作的人有一种四季如春的感觉,同时又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不仅如此,由于屋顶还铺设了450平方米的光伏发电设备,室内的照明用电和热水也基本上可以满足供应。
传统节能建筑一般比普通建筑或住宅节省30%的能耗。汉堡为上海世博会建造的这座“被动房屋”却可以减少90%的能耗。由于这是一种新型的节能建筑,体现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水平,即使是在发明这种技术的德国,这样的建筑也谈不上普及。据悉,汉堡仅有这种节能建筑32栋,其中包括别墅15栋,低层住宅5栋,多层或高层建筑12栋,总共可住500户人家。从整个德国来看,有8000套住宅属于这种“被动房屋”。为适应当代城市的发展,以达到大幅减排的目的,德国已着手对传统房屋进行大规模改造。从成本上看,这样一栋“被动房屋”要比不节能的普通建筑贵50%。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增长,对住房的需求也会愈来愈大。据统计,目前全球有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三分之二。如果世界新增的住房(包括厂房)都采用这种节能建筑,不仅二氧化碳排放将大大减少,而且建筑成本也将大幅度下降。
宜居城市离不开文化与传统。2010年5月31日,汉堡市政府将在“汉堡之家”举行“汉堡日”活动。届时将演出一场精彩的音乐会,由德国指挥家指挥、中国乐团演奏的“乐团卡拉OK”。展厅内有许多互动的平台,在“三维屏幕”前,观众可将自己对城市的愿望轻轻敲打在屏幕上,随后就会展示汉堡相应的画面。人们可以在这个背景下留影拍照。“微笑之厅”展示汉堡人的微笑,营造开心的氛围,让不相识的人之间更易于交流,产生更温馨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