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已初步建立起了一整套隧道监控机电系统
正如美国智能交通协会主席麦克尔在第十四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发言时所指出的,交通问题是目前世界大城市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各国都在通过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智能化和服务来提高城市交通效率,解决出行问题。
可以监控全北京的交通指挥中心、可以在多种交通设施使用的市政交通一卡通、可以全面定位实时监控车载卫星……北京经过多年发展,在交通智能化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一个“新北京交通体系”正在形成中。在这样的“新北京交通体系”中,不仅北京的交通会更加畅通快捷,也将对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以及空气质量提供良好的保证。
智能化主导“新北京交通体系”
在北京市已颁布的《北京交通发展纲要》中,明确了2010年初步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的近期目标,并将建立以智能交通系统为技术支持的“新北京交通体系”作为北京城市交通发展的长远目标。
北京市道路网络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完善,基本形成了环形加放射式的道路网络形式。但城市人口密度长期维持在每平方公里2.7万人左右,市区人口集聚进一步加剧,人口流动量大,交通环境复杂,这些特殊因素决定了高质量的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成为必需。智能交通体系建设成为北京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北京的智能交通建设从1998年开始,当年,北京市交通系统上马了交通指挥中心、长安街交通信号智能系统、交警GPS系统、环路电视监控系统和驾驶员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五大科技工程。以后两年对之进行了扩展和完善。作为第一批研究和实施智能交通的示范城市,北京市继而在2002年启动了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示范工程。
目前,北京在智能交通领域初步建立了4个系统,城市道路的交通管理系统、公共客运交通的管理系统、高速公路管理系统以及道路安全与紧急事件的处理系统。
在今年5月,北京市新的交通指挥中心启用。新的系统可将民航、铁路、公路运输、气象等信息实时纳入,组成本市大交通“立体图”。指挥中心由指挥调度大厅、“122”接警服务大厅、新闻媒体间等组成,具备交通监测、交通控制、勤务指挥、信息服务等多项功能。在指挥调度大厅里,由98个80英寸显示屏组成的大屏幕可对全市快速路和主干道系统全天候监控,这套路面监控系统视频图像实时传递,对路面异常情况、交通事件实现自动报警。
像北京市新的交通指挥中心这样的高科技数字化技术的监控系统,不过只是北京这些年智能交通发展的一部分而已。
影响一
城市综合管理能力提高
近几年,在北京市整体交通的规划上,已经将智能交通列在其中。随着北京市政府“一个共享平台,七个应用领域”的智能交通建设架构的确定,北京在智能交通管理上发展迅速。不但建成了区域信号控制系统,实现对全市交通信号控制路口的集中管理,协调优化控制,均衡路网内交通流,防止区域交通拥堵。
其中,在奥运路线、奥运场馆周边建设120处系统控制交通信号点。同时建设了交通综合监控系统,这个系统包括视频监控、交通流检测和交通违法检测三个子系统。实现对城市道路交通状况、交通旅游信息和交通违法行为的全面检测。其中,在奥运会场馆周边和相关道路上建设了80处电视监控点、15套交通事件自动检测系统、80套数字化视频系统。现在城市发展对交通的要求已不仅仅是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了,更多地将交通的发展上升到城市综合管理的角度,赋予它更高层面的责任和意义。
北京市88处车辆旅行时间牌照识别系统、129块室外交通诱导显示屏、快速路交通控制系统的建立,使快速路出入口的交通信号、可变标志得到综合控制。在城市管理的过程中提高进出快速路交通流量的调节控制能力,保证城市交通主动脉的高效运行与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