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度重视国土开发规划在塑造区域经济地理中的作用
塑造合理的区域经济地理,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但是日韩两国的经验表明:国土规划在区域经济地理格局的形成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越低,国土规划在其中的作用越重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形成合理的区域经济地理格局的关键时期,制定科学的全面的国土开发规划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要尽快明确责任部门,组织相关方面的专家,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加快编制国土开发规划,并赋予其应有的法律地位,以引导城市群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区域间的实质性合作
日本、韩国建立区域协调机制的经验,尤其是日本关西广域联合的探索,对完善我国区域协调机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一是要有常设的协调机构。目前,我国区域间协调机构基本上都是以“市长联系会”等形式存在的非常设机构,没有建立日常的工作机制。借鉴关西广域联合的经验,应根据区域合作的需要,设立跨区域的常设的发展协调机构,并安排专人处理日常性的区域协调事务。二是要有明确的合作内容。关西广域联合的章程明确规定了其工作的8个领域,并由不同的事务局负责相关工作,合作内容清晰、职责明确。三是要有稳定的经费支持。关西广域联合的经费由各府县政府分担,并通过广域联合议会进行公开透明的经费预算、决算,保证了广域协调机构的有效运作。
(三)中央政府应负责跨区域的基础设施和制度建设,而对产业发展和部分事项的监管可交由地方负责
日本和韩国的中央政府都主导跨省(县、道)行政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制定规划、筹措资金、工程建设以及日常运营)。例如韩国大首尔地区内连接首尔市、仁川市和京畿道的高速公路、城际铁路的建设都由韩国中央政府负责,而各自行政区范围的道路(如市区道路)则由地方政府负责。我们可以借鉴类似做法,中央政府主要负责跨行政区重大基础设施的资金筹措和工程建设,同时加强跨行政区的空间规划和政策协调,提高城市群基础设施及相关政策的衔接、协调程度。而地方政府可掌握较多当地信息,可将易于执行的事务下放给地方政府。
(四)充分发挥城市群缓解大城市病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
借鉴日韩经验,为了充分发挥城市群缓解大城市病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需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注重城市群内各城市功能的协调和规模的匹配,发展各种城市功能区和特殊功能型小城市(镇),如工业城市、住宅城市、研究园区以及流通中心等。第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日本政府在首都圈基本计划中反复强调修建高速公路网、搭建便捷的信息通讯网、合理规划居住环境等。第三,注重中心城市的作用。要确保城市群健康持续发展,就要加强中心城市作为新信息、新技术的“孵化器”的功能,强化中心城市的极核作用,增加与其他城市的经济联系,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
(五)妥善处理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问题
当前,中国城市化水平还相当于日本上世纪50年代、韩国70年代的水平。日韩在这个阶段解决住宅土地供给问题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两点。一是增强城市布局和土地供给的前瞻性和科学性。要立足于全体城市居民特别是新迁入人口的住房需求,有预见性地进行城市圈的科学布局,做好卫星城市和工业区配建居住区的规划。二是实现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增值的社会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不能仅为地方政府、开发商、部分城郊农民和多套房囤积者所获取,而应通过立法,在保证原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生活、生计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在土地的流转、保有、继承的环节建立完整和累进的税收调节体制,将土地增值收益部分收归社会所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赴日韩考察团
考察团成员:侯云春 侯永志 兰炜班
王辉 刘云中 卓贤
执笔:侯永志 刘云中 卓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