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公共服务、养老、医疗、教育全依附在户籍上,这成了发展障碍。”重庆市江津区区长关海祥告诉记者,他们对江津区农民工做了调查,“近一半人愿意进城,所以在他们进城后,更要在公共服务上给予更多支持。”
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是关键
城市化和工业化是中国今后三十年发展趋势,其中一个关键是解决好农民工问题。长期以来,中国各大城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存在严重不对称。以重庆为例,户籍人口从直辖时27%到目前也只上升两个百分点;而城市常住人口已超过50%.一些大中城市近年来也曾推行户籍制度改革,但因城市配套设施和资源紧张,户改遭遇挫折。
重庆能否突破户改瓶颈?按照重庆官方说法,农村居民转为城市户口,一穿一脱共“八件衣服”,仅首期330多万人直接成本就达2100亿元。这样庞大的数字,财政能否支撑?在重庆户籍改革启动大会上,市长黄奇帆算了笔账:这2100亿元分为几个部分,其中穿上城里的“五件衣服”需要1400亿元,大头在养老和医疗保障,主要是填平农民工和城市职工不公平的鸿沟。然后是教育、住房、就业,重庆公租房系统3年将投资700亿元。
以医保为例,转户居民如在转户一年内,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缴费次月即享受医疗保险,其他情况则需等待一年。而像低保户、一二级残疾人、低收人老年人等在农转非后,其享受的医疗救助特殊补助每年将增加50元。
教育和就业虽然直接成本相对不高,但需要地方强大的公共服务和产业集群配套,这些重庆都能做到。这1400亿元中,政府真金白银财政投入是300亿元,其他是政府出规则,社会来响应。然后农村的“三件衣服”脱下来,但不是掠夺和剥离,而是用财力去收购,用市场化的方法解决。
近年来重庆市陆续出台的一些政策,也为今天户籍制度改革铺平了道路。2008年底,重庆建立农村土地交易所,使得农村闲置土地能通过“地票”形式流动起来。2009年重庆又成功引入惠普、思科等IT制造业企业,为重庆新增几十万就业机会。今年2月,重庆宣布大规模建设公租房,再加上过去几年相当于本地GDP 4%的教育资金持续投入,这些都为今天的户改奠定扎实的基础。
有鉴于此,黄奇帆市长胸有成竹地说,转户籍的农民工本就是在城里有工作的农民,加上重庆工业现在每年增长25%~30%,基本上3年至4年翻一番。到2020年,至少可达4万亿元工业销售值,净增3万亿元。据测算,这意味着至少增加500万~600万个就业岗位,而二产和三产向来对称,有五六百万工业人群就有同样数量的服务人群,那么重庆会增加1000万左右就业岗位。照这样推算,今后10年,每年进城落户的几十万农民工,解决就业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