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哥本哈根市中心一个反映全球气候变化的模型。气候变暖危及很多生态,人们为此仍在讨价还价
1 不再只纠缠“责任”
从本质上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将适应机制视为发达国家为其碳排放导致的气候问题所付出的赔偿。谁搞坏的,谁负责。但对发达国家而言,这种观念于事无补。赔偿意味着责任,如果发达国家应该对全球变暖引发的损失“负责”,那么相关赔偿有可能将是无限期和不可控的,而且可能会面临诉讼。此外,发达国家称,助长全球变暖的相关因素也在不断变化,发展中国家正在日益导致全球变暖进一步恶化。
这是一个根本上的意见分歧。弗兰肯豪塞认为,不要把适应机制视为对环境损害的赔偿,而是把它看作一种显示世界各国休戚与共、公平应对共同面对的挑战的方式。实力更强的一方应当帮助实力较弱的一方。各国不再纠缠于责任归属问题,使发达国家更有可能支持一项决议,同时可能令发展中国家更容易获得资金支持。虽然这一做法有点和稀泥的味道,但可能打破两大阵营的一些心理壁垒,让双方各自都往前走一步。
2 估算起步资金
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最为突出,从很多方面来看,也是一个最令人头疼的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没人能肯定地知道为适应气候变暖需要付出多少成本,只有一些大致的估计。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前,建立适应气候变化的适应机制成本可能每年在750亿到1000亿美元之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委托发起的一项研究也得出大致相同的结论。然而,两大组织都承认,他们的数字只是纯理论的;在实践中,将应对气候变化所需实施的数不胜数的措施汇总出一个成本,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此,弗兰肯豪塞认为,人们不必在这一点上纠缠了。哥本哈根会议的谈判代表用不着在最终数字上达成共识,只要同意一个基于世界银行和联合国数字的起始资金目标就可以,同时建立一个评估流程,以便在对适应需求有更多了解后调整资金规模。
此外,资金也可以分期给付,先从最重要的项目开始,如应对目前气候问题的一些措施———暴雨预警系统和农作物保险等,其中不少项目的启动资金相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