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上马已脱缰 无一合格
在过去的一年里,“低碳城市”这4个字在中国远比全球变暖升温更快。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它独占10%的提案;将它敲入中文搜索引擎百度,会在0.004秒的时间里蹦出3600万个搜索结果。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的研究员姜克隽在接受中国青年报独家专访时表示:“我国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
低碳城市不仅在数量上遍布了中国的版图,发展路径的选择也颇为多样。在河北省保定市,浑身覆盖着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电谷大厦”成为这座历史名城的新地标;山东德州的“太阳城”名声俨然有赛过“德州扒鸡”之势,太阳能路灯立于大街小巷;深圳市政府选择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进行共建,让这座城市有了“低碳生态示范市”的底气;在浙江省建德市,一场消灭空调外挂机的全城总动员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全文]
“低碳中国”的压力与优势
当前,发达国家已经纷纷向低碳经济转型。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以来,在能源政策方面采取了包括宣布将对排污排放收费、建设智能电网、投资新能源等一系列措施;英国通过颁布“气候变化法案”,启动“绿色振兴计划”,公布“碳预算”等多种手段引导人们向低碳生活方式转变。
近年来,我国在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能源、提高能效、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显着的成果。
目前,我国正在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同时,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最终建成“两型社会”。这与低碳经济在实质内涵上是高度一致的。在中央文件和领导人讲话中,多次提出要将节能减排、推行低碳经济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全文]
中国城市应如何发展低碳经济?
在建筑结构方面,必须加强建筑节能技术和标准的推广,开发低碳建筑。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对既有高耗能建筑开展节能改造;支持对重要的节能建筑材料开展研发和产业化。
在产业结构方面,要加快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现代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必须加大调整高碳产业结构,逐步降低高碳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等高加工度产业替代能源原材料工业,使之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在交通结构方面,应优先考虑在短期内放慢排放量增长速度,同时开发替代的新技术和交通方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高速铁路;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等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全文]
济南市民呼吁莫让低碳出行犯愁
目前,机动车并未普及,自行车、电动车仍然是诸多工薪阶层的首选交通工具,但目前济南的自行车道却相当“不给力”。 记者发现,类似张庄路自行车道过窄的情况,在经一路经二路也同样存在,类似这样狭窄的路段着实考验了“骑手们”的车技。
不仅如此,自行车道本来就窄,机动车还非得来凑热闹。在文化西路记者看到,当年专门为行人和自行车修建的彩路如今俨然已经成为机动车的停车场,来来往往的自行车都被“不情愿”地挤上机动车道,无疑又让增添了一份交通安全隐患。“骑车本身就是一种环保的出行方式,但现在很多马路自行车道都很窄,还经常被机动车占道,希望政府能加强对自行车道的合理规划与非法占道的整治措施,还给自行车道早年的那份清静。”一位市民建议到,“别再让我们为低碳出行犯愁了”。
……[全文]
发展低碳城市如何从概念走向实质?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中,一些地方发展低碳城市、进行低碳试点的热情高涨,纷纷提出打造低碳城市的构想和举措。但是受制于机制、技术、融资等瓶颈问题,至今,低碳城市建设仍处于炒概念阶段。日前,刚刚成立的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低碳城市工作组希望为建设低碳城市建立一个集培训、规划、实施方案设计、项目管理咨询、融资等环节为一体的全流程服务平台。据了解,这个平台将通过研究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模式、规划和发展路径,积极推动先进低碳技术在城市经济、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各领域的深入应用,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一套因地制宜的方案。业内专家表示,低碳城市建设应着力从系统性、专业性和全局性综合评价,实现低碳城市从概念化走向实质。
近年来,城市盲目扩大,大搞“政绩工程”,“奢侈消费”不断升级。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向低碳化转型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内在需求,诸多城市迈出了探索的步伐并取得一定效果。但值得警惕的是,“低碳城市”建设正有演变为一场“大跃进”的趋势。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上百个城市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口号,一些业内专家对于目前热情高涨的低碳城市建设表现出担忧:城市在推进低碳建设过程中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