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
目前,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低碳城市工作组现在筹划编制《低碳城市建设指导意见》,汇集国内外的低碳城市建设成功经验,让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开拓思路,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时工作组还将筹划编制《低碳城市建设推荐技术目录》,搜集城市低碳应用中的各类实用技术。
低碳城市建设需综合统筹规划
在采访中,一些业内专家指出,应该高度关注低碳城市的系统性问题。众所周知,城市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建设低碳城市从政府的管理功能看,包括了社会意识引导、低碳政策与法规制定、低碳产业扶持和低碳技术推广、耗能状况监测和监管等方面;从政府的行政功能看,又要关注市政公用设施的节能减排,比如公用建筑节能、低碳交通、智能电网、低碳照明、新能源市政设施、市容绿化等。低碳城市建设涵盖范围很广,因此,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必须树立全局观,不能片面地盯着其中的几个部分。尤其在城市的管理职能上,有时候一个重大的疏漏,就可能拖累其他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甚至诱发城市未来的痼疾。由于低碳城市概念提出的时间短,涉及范围又大,因此世界范围内也少有系统化研究成果,这也给城市决策带来很多困难。
“城市在提出发展战略时,更要广泛征集国内各领域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只有集思广益,才能防微杜渐。”许冀说。
无论是新城建设、旧城改造,还是示范社区、园区建设,再细微到单个项目的节能改造,都涉及到项目管理的问题。在大型城市建设项目中,又涉及到很多专业环节,包括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产品技术选型、项目实施管理、融资等方面。目前我们国家的市政项目管理还主要集中在立项和验收这一头一尾两个环节,对于中间的实施环节尚没有进行有效监管。如何通过过程控制,实现最优结果?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充分汇集咨询公司和专业服务机构的优势,让他们参与到项目的实施管理中,争取让每个项目的节能减排实效都能达到甚至超过设计的最优水平。
低碳城市建设需打持久战
我国还处在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都必然处于上升阶段。我们现在发展低碳城市的目的不是建设绝对的低碳城市,而是在保持现有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相对性地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也就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城镇的碳排放从上升到持平,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让碳排放开始下降,通过这个过程逐步提升我国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使经济社会发展能较大程度地脱离化石能源依赖。
业内专家表示,只有明确低碳城市建设的长期性,地方政府才能明确工作路径,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当前的工作。首先盯住那些能源消耗大、节能减排空间也大的领域。从这些领域入手,同样的投入就能产生较大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地方政府就要做到两个有数,一是对地方的碳足迹和碳结构心中有数,知道大毛病在哪里;二是了解相关的减排方案,尤其是各种减排技术的经济投入和减排效果,这样就知道哪个药方合适。
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模式的转换是需要时间的,既要考虑到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又要有充足的资金和核心技术优势,谁都无法在短时间内制造轰轰烈烈的低碳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