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专题 >>东京启示录 >>地下铁换乘不超10秒 >>
 
对比北京 东京纽约香港如何疏导堵车

时间:2011-02-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纽约流行自行车

入选理由:纽约有“世界中心”之誉,其人口的数量和密度和北京也相当。其实纽约并不是一个好的范本,在交通问题上远不如欧洲一些城市解决得好。但这么一个“中等生”,并没有北京那么严重的交通问题。

体验者:旅美学者薛涌

我去纽约仅仅是短暂旅行或路过而已,印象都不太好。太大,太乱,公共交通特别是地铁显得十分破旧。朋友告诉我,别看地铁这么破破烂烂,不好看但很好用。

虽然纽约满街是车,但只有48%的纽约人拥有机动车,据说这个比例是美国各大城市最低的。另外,只有30%的人开车上班,因为公共交通更快更便宜。这证明,纽约也有拥堵的问题,只是没有北京这么严重而已。前市长布隆博格2007年曾提出效法伦敦在曼哈顿地区收拥堵费,但被政治既得利益集团所阻挡,难以实施。不过,出入曼哈顿的消费客流仅有6%是开车的。因为公交的便利,街上的拥堵相对变得更好忍受些。

纽约的地铁四通八达,长达一千多公里,再加上通勤列车、轻轨、城际列车等,轨道就成了交通的主力。

另一个值得注意之处就是自行车。美国一向很少有人把自行车当交通工具,骑自行车往往都是体育锻炼。但是,这几年趋势大转。纽约的骑车人如今已经超过20万,每日有65万人次骑车出行。另外,城市交通部门估计,滑旱冰的比开车人数量多一倍,也就是40万左右了。目前城市的自行车道有680公里之长。其中,曼哈顿的水畔绿道长达51公里,大致相当于二环路的两圈多,完全和机动车隔绝。北郊的自行车专用道,则长达70公里左右。根据目前的规划,纽约的自行车道到2030年将扩张到2900公里,接近现有地铁里程的三倍。

另外,纽约还有500名左右的职业三轮车夫,年载客量达百万人次。全加起来,纽约人自行车出行的比例已经在各种交通中占21%。相比之下,北京的自行车出行率仅17.9%。现在北京满街汽车,纽约也许马上就要满街自行车了。

老实说,纽约仍然遭受着堵车之苦,出入曼哈顿收拥堵费是明智之策。这一政策“胎死腹中”,实在是个遗憾。不过,因为纽约的公共交通发达,更因为自行车越来越流行,日后开车的人减少,拥堵费还真可能会成为不必要的措施。

领略香港的人性化交通

入选理由:香港的公路总长至2008年为2040公里,车辆总数57.5万辆,平均每公里道路承载约275辆汽车,是世界上道路交通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先天”虽不足,堵车却不严重,香港市区平均车速多年均保持在30公里以上。香港的“秘诀”不在于加建拓宽道路,而在于以通畅为目标的高效交通管理。

体验者:媒体工作者何三畏

香港是一个700多万人拥挤在1100平方公里的地方上的城市。人多地少,高楼林立。你甚至可以设想,密集的高楼里的人们在上下班的时候走出来,会把它窄小的街道铺满。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有让人羡慕的和谐交通。我想这首先是因为它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香港公共交通四通八达,密如蛛网,构思精巧,没有公共交通不能到达的地方。在这样一个“地形不利”的地方,要让公交车“哪里都能去”,可不容易。香港有个别道口的建筑,一楼是敞开让路于交通的。这可不简单。内地城市在传统上是一个机关占一片,一个学校占一片,一个医院占一片……它们是自外于公交系统的。这种情况,在新时期迅速兴起的城市化运动中,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更使得每隔不远,就有气宇轩昂的大门拒绝公共交通。做大做强了的房地产企业,一开发一大片,也常常跟公共交通不对接,小区里面只要不是开自家车,总要走路好久,才能走到外面进入城市公交轨道。这样的城市建设格局,不得不到处设立单行道和禁行道。而一个单行道和一个禁行道,又给附近道路带来新的压力,一环一环地纠结下去。

 
上一页 页码:[<< 1 2 3 >>] 下一页 共3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对比北京 东京纽约香港如何疏导堵车 的资料
· 城市改造:盛大景观与微弱民意的强烈对比 [2012-09-05]
· 基于GIS平台的上海与武汉都市圈空间等级梯度对比研究 [2011-07-27]
· 韩西亚--中美生态城特征对比与借鉴 [2012-06-18]
· 邹涛 全球低碳生态城市案例观察与对比分析 [2012-06-18]
· 造价员考试:装饰主要材料的优缺点对比 [2011-11-21]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