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香港的生活空间是如何“四通八达,密如蛛网和构思精巧”。我在那几天的会议里,基本没有去使用过公共交通工具!开会和住宿两地相隔一千多米吧,是一个弯来拐去的空中人行通道,来来回回几次从马路上空穿过。去商场买了两次东西,也是不跟汽车并行的人行道。这就想通了为什么“林立的高楼里进出的人们没有把街道铺满”。因为你要到什么地方去,经由人行道,基本就和地铁和公交对接了。出租汽车也不是那么难找,不是很远就有一个指定停车点。所以,从楼群里走出来的人们,就不会形成蚁阵似的“铺街”。
还有一个问题是,香港贫富那么悬殊,有那么多名贵私车,难道就不开到街上去显摆吗?这个只能说我没有看到。可以想象的结论是,特别有钱的人应该不住在闹市,也很少有必要进市区。比较有钱的有时会在城里活动,但他可能越低调越方便。我在一处人行通道看见过一位经常在电视里见到的先生,他好歹也是一个腕吧,可是,他背着一个背包,混迹于大学生中间,显得很平常。他是故意的吗?我想,要是这个城市的规划设计是“车本主义”的,行人很不方便,他也只得开车了吧。另外,香港养车的成本很高,你要放着便捷的公共设施不享用,非得自己花钱投入交通工具,那是你的事情。这使公共交通更趋于平民化。
“畅通无阻的立体交通世界”是建筑出来的,更是管理出来的。在香港,至少一个不是很大的人物,是不会影响交通的。我是去参加一个人数很多的会议,来的也真有世界各地的大人物,可以想见,他们没有必须获得、也并不需要优先于市民的交通权,因为道路不堵,也不会因为他们的到来而添堵。可是,在内地城市,一个大人物的莅临会使交通一时停滞,因为要实行交通管制。所以,一个城市的交通问题,确实不仅仅是交通的问题。否则,交通也就很好管理,从而不成问题了。交通是一个城市的治理能力的体现,在“不堵车”的表面现象背后的东西才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