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放在全球开放的经济格局中,中国经济具有相对独立性。而且资本项目并没有放开,外汇管制依然严格。在内有独立的国有企业做主导的实体经济作支持,外有严格的资本项目管制和外汇限制的前提下,这场来自西方国家的金融风暴想冲入中国,并掀起较大的巨浪十分困难。
第二,目前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是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集结在了房地产领域,从而被投机性需求所引导而放大。
在投机性需求的引导下,中国楼市价格暴涨,从而进一步引发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系统性危机。房地产的理性繁荣,可以带动就业,扩大消费,扩大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如果房地产非理性的繁荣,对整个社会和经济带来危害,势必大于其对整个社会带来的贡献。
如房地产价格暴涨,将使整个社会的中产阶层重新贫困化,反而消弱了消费;房地产价格暴涨,将对整个社会的资本产生集聚作用,资本为追逐暴利而大量集中在房地产领域,房地产领域可能会一支独秀,但整个社会的其他产业都可能因此极度缺少资本,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会更加困难,大量的非房地产企业可能会相继“破产”或“死亡”。这样,就使整个社会的就业大大减少。无论房地产如何繁荣和就业较多,但都无法弥补整个社会因此而形成的就业的大量减少。
第三,不救楼市,有助于拨除中国经济发展的金融毒瘤。
目前,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来源于它的封闭性和独立性。封闭虽然使其相对落后,但没有大量的衍生工具,风险不会在一夜之间被放大到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独立性也使其有能力切断全球性金融风暴传导的路径,使其在金融风暴中具有免疫力。但是,中国金融体系也是有风险的,最核心的风险就是房价过高问题,并通过按揭贷款方式传导到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体系中。
中国目前的房价收入比达到6.98(国际公认合理的房价收入比为3~4倍),几乎处于世界之巅。因为,中国大部分的房子不是用来居住,而是用来投资和炒作的。支持中国高房价的不是来自于老百姓的工薪收入,而是来自于少数富人的投资资金和银行的信贷资金。金融风险在中国没有发生,只是因为中国没有金融衍生工具和金融体系相对封闭。
可以说,高房价是隐伏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毒瘤。如果中国金融体系一旦发展创新了大量的金融衍生工具,并且失去目前的政策保护层,与全球经济形成了紧密的资金流和信息流;那么,中国和世界的实体经济中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通过高房价的崩溃,而酿成大规模的金融动荡。
第四,不救楼市,有助于中国楼市更加健康发展。
由于二套房政策的推出,中国楼市目前正进入深刻的调整期。对于楼市的调整,中国出现了两派截然相反的观点,一个观点是放松调控,保持目前的高房价,一个是坚决反对楼市调控松绑,坚决挤压楼市泡沫。
笔者认为,理性发展的房地产市场,有助于扩大消费,增加就业,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过于疯狂的房地产市场,就将消灭它本身所应有的积极意义,不但不能产生扩大消费、增加就业,反而是削弱了消费,减少了就业,还带来一系列其他负面影响。
中国目前楼市的现状超过了理性发展阶段。不救楼市,继续加强调控,挤压泡沫,将有利于把中国楼市从疯狂的边缘拉向理性的阶段,有利于楼市的长远健康发展。